201501 - page 93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摇 摇 摇 摇 2015
年
摇
第
1
期
是品牌的原因
)
和传播者归因
(
传播者发布负面
消息的原因是传播者自身的原因
),
原因归因是
负面口碑与品牌评估的中介变量
。
因此本文推断
高质量负面网络消费者评论之所以会对消费者的
购买意愿造成负面影响
,
是由于潜在消费者在阅
读了高质量的负面网络消费者评论后
,
产生较高
的品牌归因水平
。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1
和假设
2。
H1:
潜在消费者阅读高质量的网络差评后会
产生较高的品牌归因
,
对网络差评的感知质量越
高
,
产生的品牌归因程度越高
。
H2:
消费者品牌归因程度越高
,
购买意愿降
低程度越大
。
2郾
个人涉入
人们对事物的接受或者拒斥范围受到个人涉
入的影响
。
个人涉入指的是个人与特定事物的相
关程度
,
即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态度在多大程度
上影响了自我概念或者是他对该事物重要性的估
价
。
人们对某个事物的自我涉入程度越深
,
他的
拒斥范围越大
,
态度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小
。
已有
学者将个人涉入作为中介变量证明了个人涉入程
度会对消费者的态度转变造成影响
。 Newman
和
Dolich(1979)
[22]
指出高涉入度是影响消费者态
度改变的重要因素
。 Lee
等
(2008)
[8]
在研究负面
网络消费者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中也将涉入度作
为调节变量
,
证明了对于高涉入度的消费者
,
负面
网络评论的质量能够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
而对
于低涉入度的消费者
,
负面网络评论的比例对于
消费者的影响更大
。
因此我们推断个人涉入程度
对消费者归因具有调节作用
。
H3:
消费者对品牌的个人涉入程度对消费者
归因具有调节作用
,
对品牌的个人涉入程度越高
,
消费者的品牌归因程度越低
。
3郾
商家回复对潜在消费者信息处理的影响
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从环境中经由感官接
受信息
,
并在感官接受信息后
,
将信息的感觉原型
暂时存放
( Sperling,1963)
[23]
。
然后信息就会被
移到短期记忆中做处理
,
处理结果会决定信息是
要被删除或是放到长期记忆中
。
在本研究中
,
潜
在消费者同时接收到负面网络消费者评论和商家
对负面评论的回复两种信息
,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
我们认为消费者会将这两种信息进行短暂的存
放
,
并对这两种信息相互比较
,
会对其中一种信息
更加重视
,
对该信息重点加工
。
在负面网络消费
者评论的研究中
,
很多学者证明了负面网络消费
者评论的质量越高对消费者的说服力越强
。
如
Lee
等
(2008)
[8]
证明了随着高质量负面消费者评
论的数量增加
,
消费者的产品态度越低
。
同样作
为网络信息
,
我们推测商家的回复质量越高
,
越可
能作为主导信息参与潜在消费者的信息加工过
程
,
消费者的产品态度下降的程度越小
。
据此
,
本
文提出假设
4。
H4:
当高质量网络消费者差评与商家回复同
时存在
,
高质量的回复会作为主导信息参与消费
者信息处理过程
。
原因归因理论的研究中通常将三个维度作为
操控消费者归因类性的重要因素
,
即一致性
( con鄄
sistency)、
区分性
( distinctiveness)
和持续性
( con鄄
sensus)
[24 - 25]
。
一致性是指信息传播者对品牌的
评价与其他传播者相同程度
,
区分性是指信息传
播者对某品牌的评论与其对其他品牌的评论的相
同程度
,
而持续性是指信息传播者随着时间的推
移对最初评论的坚持程度
。
这三个维度水平
(
高
、
低
)
的八种组合序列中
,
已有两种序列被广
泛证实了会对消费者的归因类型产生重要影响
,
“
高一致性
、
高区分性
、
高持续性
冶
的组合序列被
证明会导致消费者产生品牌归因
,
而
“
低一致性
、
低区分性
、
高持续性
冶
的组合序列会导致消费者
产生传播者归因
,
并且不会降低消费者的品牌评
估水平
[19]
。
根据归因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推断
,
商家可根据归因理论的维度对负面网络消费者评
论进行解释回复
,
使商家的回复内容作为主导信
息参与潜在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过程
,
从而改变消
费者的归因类型
,
减轻负面评论带来的不利影响
。
当商家指出别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评论与负面网络
消费者评论不同
,
或者指出负面消费者习惯性地
给出负面评论时
,
潜在消费者更倾向于将负面评
论的产生原因归因于传播者
,
即负面网络评论的
发布者
。
据此
,
本文提出假设
4a
和
4b。
H4a:
当高质量网络消费者差评与商家回复
同时存在
,
针对一致性维度的解释回复会降低潜
在消费者的品牌归因程度
,
并作为主导信息参与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
。
H4b:
当高质量网络消费者差评与商家回复
同时存在
,
针对区分性维度的解释回复会降低潜
在消费者的品牌归因程度
,
并作为主导信息参与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
。
·88·
1...,83,84,85,86,87,88,89,90,91,92
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