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卷
摇
第
5
期
冯
摇
科
,
李
摇
钊
:
我国退市制度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归模型表明
,
真正影响
ST
公司能否
“
摘帽
冶
的是
类似于控股股东性质
、
非经常性损益等外在因素
,
并非是公司本身经营能力的提高
,
这与我国
ST
制
度设计的初衷
(
为亏损公司提供扭亏为盈的缓冲
期
)
背道而驰
,
结果是劣质公司仍然能够通过
“
摘
帽
冶
留在证券市场
,
甚至能够反复
ST、
反复
“
摘
帽
冶,
退市制度的警示作用和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
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
其次
,
通过研究
“
摘帽
冶
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
响发现
,
虽然
“
摘帽
冶
在短期内能够增加上市公司
股票的超额收益率
,
为公司股东带来一定的财富
效应
,
但是这种效应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
在
“
摘
帽
冶
实现之后的
20
个交易日里累计超额收益率
会逐步下降
,
最终趋向于
“
摘帽
冶
前的正常水平
。
“
摘帽
冶
对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也很小
,
虽然
在
“
摘帽
冶
的前一年和当年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
指标
(ROE、ROA
以及净利润率
)
有明显的跃升
,
但是这种跃升一般是受益于公司被
ST
之后的外
部非经常性损益或者重组收入等
,
并不具有可持
续性
,
在
“
摘帽
冶
之后的几年
,
各项长期绩效指标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
摘帽
冶
后公司绩效的
表现证明了我国
ST
制度并不能真正激励上市公
司进行业绩改善
,
我国退市制度作为资源优化配
置的制度安排仍然需要不断完善
。
(
二
)
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
,
优化甚至取消我国的
ST
制度
。 ST
制
度为我国的劣质公司提供了缓冲期
,
使得这些劣
势公司能有充分的时间利用各种非经营性手段来
扭亏从而避免退市
。
如果长期让这些劣质上市公
司留在证券市场
,
必然会增加我国股票市场的整
体风险
,
也不利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
本文认为
应当优化制度设计
,
扩大交易所在上市公司退市
决定中的权威性
,
避免劣质公司进行制度套利而
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
在退市制度发展
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学习国外退市制
度
,
不设立退市制度的缓冲期
,
让劣质公司直接退
市
,
增强退市制度的警示效果
。
第二
,
疏通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的后续通道
。
我国上市公司在退市之后一般可以考虑进入新三
板市场继续挂牌交易
,
但是我国新三板市场还处
于发展时期
,
各项制度还有待完善
,
交易规模和股
权的流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
只有逐步完善新
三板市场的制度安排
,
才能增强其对退市公司的
吸引力
,
也进而降低上市公司对退市的过分惧怕
。
此外
,
新三板市场与主板
、
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的
转板机制也需要尽快明确
,
为退市后转板新三板
挂牌的公司提供一个再次转板
“
回归
冶
的机会
。
第三
,
加快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步伐
。
退市制度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上市制度存
在着一定的关系
,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实施效
果不理想
,
与我国股票发行严格的审核制有关
。
审核制使得股票上市的门槛过高
,
从而增加了上
市公司
“
壳
冶
资源的价值
,
也就使得上市公司不到
万不得已绝不退市
,
想方设法
“
摘帽
冶
就成为
ST
公司的必然之举
。
而且
,“
壳
冶
资源的稀缺也使得
ST
板块的投机增多
,
大量投资者追逐劣质的
ST
公司
,
看好其被重组的潜在价值
,
这不利于我国股
票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
注
摇
释
:
淤
根据
《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
(
2013
)》
的统计数
据
,
2009
—
2011
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平均退市率为
7郾 29%
,
纳斯达克市场为
9郾 85%
,
伦敦证券交易所为
10郾 58%
。
于
若公司发布
“
摘帽
冶
公告的日期为非交易日
,
则将
发布公告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定位时点
0
。
参考文献
:
[
1
]
Lehn K
,
Poulsen A. Free cash flow and stockholder
gains in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s
[
J
]
. The Journal of Fi鄄
nance
,
1989
,
44
(
3
)
.
[
2
]
Weir C
,
Laing D
,
Wright M. Undervaluation
,
pri鄄
vate information
,
agency costs and the decision to go private
[
J
]
.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5
,
15
(
13
)
.
[
3
]
Charitou A
,
Louca C
,
Vafeas N. Boards
,
ownership
structure
,
and involuntary delisting from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J
]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
2007
,
26
(
2
)
.
[
4
]
Merjos A. Stricken Securities
[
J
]
. Barron
爷
s Natl
,
1963
,
43
(
3
)
.
[
5
]
Sanger G
,
Peterson J V.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mmon stock delistings
[
J
]
.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鄄
titative Analysis
,
1990
,
25
(
2
)
.
[
6
]
Cheng P
,
Aerts W
,
Jorissen A. Earnings manage鄄
ment
,
asset restructuring
,
and the threat of exchange delisting
in an earnings鄄based regulatory regime
[
J
]
. Corporate Govern鄄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