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 - page 85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摇 摇 摇 摇 2014
年
摇
第
5
期
司资格具有显著的影响
。
除了控股股东的性质之
外
,
还有学者专门从财务报表角度来考察非经常
性项目对
“
摘帽
冶
的影响程度
。
翁黎炜和黄薇
(2010)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
相比于主营业务收入
而言
,
非经常性损益对
*ST
公司实现扭亏起到了
决定性作用
。
关于
“
摘帽
冶
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
赵丽琼
和张庆芳
(2007)
选取了沪深股市
1998—2001
年
成功实现
“
摘帽
冶
的公司作为样本
,
对
“
摘帽
冶
公告
的短期和长期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
结果发现短
期内市场做出了积极反应
。
冯芸和刘艳琴
(2009)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
,
发现通过资产重
组
、
债务重组等方式实现
“
摘帽
冶
的手段大多具有
短效性
,ST
股票实现
“
摘帽
冶
之后其经营绩效并没
有得到长期性的根本扭转
,
甚至出现了普遍下滑
。
综上所述
,
国外学者的研究对象虽然与国内
现状不同
,
但是它们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
例如公司的市值
(
或规模
)
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
会不会对股票退市产生影响等
。
而国内学者在研
究中大多只考察了某些特殊因素对
“
摘帽
冶
的影
响
,
将宏观的普遍因素与特殊因素结合在一起考
察的并不多
。
此外
,
国内学者在研究
“
摘帽
冶
对上
市公司的影响时
,
使用的指标也并不全面
。
三
、
实证分析
本文将构建两个模型来分别考察
ST
板块
“
摘帽
冶
的影响因素以及
“
摘帽
冶
对上市公司绩效
的影响
。
其中
,
前者通过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来
实现
,
后者通过若干个线性回归模型的平均来
实现
。
(
一
)ST
板块
“
摘帽
冶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将对影响
ST
公司
“
摘帽
冶
的具体因素进
行实证分析
,
来研究哪些因素对
ST
公司
“
摘帽
冶
的影响是显著的
。
此前
,
国内已有学者运用
Lo鄄
gistic
模型对
“
摘帽
冶
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
冯芸和
刘艳琴
,2009),
考察了被
ST
的原因
、
公司规模
、
亏损程度
、
控股股东性质及持股比例
、
资产负债
率
、
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对
“
摘帽
冶
的影响
。
本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宏观与微观因素相结合
,
考
察宏观经济形势
、
公司资产规模
、
公司资本结构
、
公司经营能力等因素对
“
摘帽
冶
的影响
。
此外
,
还
重点考察公司股权性质和非经常性损益两个指
标
。
在方法上并不采用一次性回归
,
而是采用逐
步回归
,
从而尽可能减少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
作用对回归模型的不利影响
,
从而更清楚地看到
每个解释变量对
ST
公司
“
摘帽
冶
的实际影响
。
1郾
样本筛选和模型选择
由于公司被
ST
之后能否实现
“
摘帽
冶
一般需
要至少两年左右的时间
,
加之影响
“
摘帽
冶
的宏微
观因素一般是在公司被
ST
之后发挥作用
,
因此
,
需要进一步筛选之前的原始样本数据
。
筛选的原
则如下
:(1)2000
年之前的非经常性损益数据无
法获取
,
因此予以剔除
;(2)
由于营业利润率
、
非
经常性损益等指标对
“
摘帽
冶
的影响往往存在
2 ~
3
年的时滞
,
而且波动性可能较大
,
因此对营业利
润率和非经常性损益取
ST
当年和之后两年的均
值更为合适
,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
对
2011
年之
后的
ST
样本予以剔除
。
最终
,
得出用于本部分实
证分析的样本数据一共有
458
个
。
其中
,
被
“
摘
帽
冶
的一共有
390
个
,
未被
“
摘帽
冶
的一共
68
个
。
由于此处的被解释变量为
“
是否摘帽
冶
这样
取值为
1
或
0
的离散分布变量
,
所以选择
Logistic
回归模型
。
在具体实证分析中
,
采取逐步加入变
量进行回归分析的形式
。
2郾
初始模型的建立
在初始模型中本文暂不考虑公司股权性质和
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的影响
,
而只考虑宏观经济
形势
、
公司资产规模
、
公司资本结构
、
公司经营能
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
首先
,
宏观经济形势对单个公司的影响是不
容忽视的
,
对单个公司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外在因
素
。
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对单个
ST
公司能
否实现
“
摘帽
冶
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
所以有必
要考察该指标
,
判断其对
ST
公司
“
摘帽
冶
的影响
程度
。
具体而言
,
选择牛熊市指标作为反映宏观
经济形势的变量
,
即若
ST
事件发生在牛市
,
则该
变量记为
1,
若
ST
事件发生在熊市
,
则该变量记
为
0。
根据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
,
本文对于样本
区间进行如下划分
:2000
年
1
月
—2001
年
6
月为
牛市
,2001
年
6
月
—2005
年
6
月为熊市
,2005
年
6
月
—2007
年
10
月为牛市
,2007
年
10
月
—2008
年
10
月为熊市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8
月为牛
市
,2009
年
8
月
—2010
年
7
月为熊市
,2010
年
7
月至样本区间结束为牛市
。
在此提出假设一
。
假设一
:
上市公司被
ST
时市场处于牛市还是
·08·
1...,75,76,77,78,79,80,81,82,83,84
86,87,88,89,90,91,92,93,94,9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