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 - page 78

29
4
张继德
,
王嘉琦
:
终止上市制度变化
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总额不满足上市条件的期限
,
而只是概括性提
在本所规定的期限内
冶。
而且对于股本总额
发生变化时的及时披露义务没有提到
(2)
股权分布指标
。 14. 3. 1(
)(
十八
)
条中
对于上市公司股权分布的规定未明确股权分布的
计算方法
,
股权分布是按每只股票来算
,
还是按照
每家公司来算
?
而且对于股权分布发生变化时的
及时披露义务也没有提到
4.
退市程序未见简化
通过对新旧制度的对比
,
发现退市程序并无
实质性变化
,
并且由于新退市指标的引进
,
以及退
市整理期的出现
,
退市过程允许最大时长变长
5.
旧制度执行中存在疏漏
在研究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家严重违反定
量指标的股票
,
2008
上市规则
旧规定也
应退市的
,
从而让我们对于新制度的执行力度产
生怀疑
,
主要定量疏落
:
(1)ST
大通在
2003—2009
6
年间股权分
布一直不符合上市条件
(2)*ST
盛润
B
*ST
国商
B
的英文年报
至今未能披露
(3)*ST
国商
2008—2011
4
年时间里净
利润指标为负
(4)*ST
广夏和
*ST
大地这两家曾经爆出
轰动一时的财务造假公司仍未退市
改进策略
以上研究表明
,
新退市制度较旧退市制度的
退市效果有较大改进
,
基本在向着稳步完善的方
向迈进
,
如退市后场外市场的构建和优化就是在
为了疏通证券交易渠道
实现多层次市场而进行
的有益改进
,
但研究结果也表明新退市制度确实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从研究结果出发对于监管者
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
进一步明确退市制度改革目的
退市制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上市公司退市
,
而是让不合标准的公司退市
,
疏通证券市场
出渠道
冶,
逐步建立完善
成熟
良性的有效证券
市场环境
监管者应从当前实际证券市场退市制
度现状出发
,
通过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
实现优化市
场环境
疏通
证券交易渠道
的目的
2.
加大退市制度执行力度
在当前形势下
,
加大退市制度的执行力度才
是最关键的当务之急
我国的退市制度在
2001
年初步建立至今
,
经过
12
年的发展
,
已经逐步走
向完善成熟
,
但这
12
年间退市公司却寥寥无几
,
抛开制度的不完善问题
,
其中定有执行力度不够
的问题存在
,
在对样本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
2008
2011
年间交易所的执行疏忽
任何制度制定
的再完美
,
如果不去严格执行只是一堆废纸文字
退市制度完善问题
关键在于落实
冶。
与仅有五
条的上市条件相比
,
二十五条的退市条件的约束
力就够了吗
?
没有严格的执行力度
,
一百二十五
条可能也是不够的
执行力的不够也在于监管者
的独立性不够
,
监管者应保持足够的独立性
,
证监
会应当对证券交易所的独立性增强监督
,
中央应
对证监会的独立性增强监督
3.
必须结合中国国情
本次新制度的制定主要借鉴了国外成熟证券
市场的退市制度
,
新制度的制定在借鉴他人长处
的同时也必须结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当前退市制
度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
:
第一
,ST、*ST
制度的
存在
第二
,
国有企业众多
,
地方政府行政干预
第三
,
股权集中
第四
,
上市公司重短期融资轻回
新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以下
4
(1) ST、*ST
制度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制度
,
虽受颇多质疑
,
ST、*ST
制度像缓冲器一样将
上市公司逐步分层
,
与退市制度建立的多层次原
则相一致
退市制度应充分发挥
ST、*ST
制度
缓冲器和分层级功能
(2)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众多
,
国有企业
是地方政府的纳税主要来源
,
而上市公司数量的
多少
,
往往又是地方政府业绩的一个反映
因此
地方政府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行政干预
,
力保
上市公司不退市
这时监管者应肩负起监管者的
职责
,
不受地方政府干预影响
,
本着公正
公平
开的原则维护证券市场良好秩序
(3)
我国与美国证券市场的一大差别就是股
权很集中
,
大部分股份都掌握在国家或少数几个
股东手里
,
这与上市条件和退市条件是存在关系
,
美国证券市场的持续上市要求中有股权分散
公众持股比例要求
,
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可以在
这点上借鉴国外标准
(4)
中国的多数上市公司上市后只重视短期
融资
,
长期不分红
,
即形成了大片长期铁公鸡一毛
·37·
1...,68,69,70,71,72,73,74,75,76,77 79,80,81,82,83,84,85,86,87,88,...132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