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卷
摇
第
4
期
廖
摇
筠
,
赵真真
: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比较研究
的部分指标
,
本文采用加权移动平均的方法
,
来估
算缺失年份的数据
。
例如
,
要估算贵州省
1990
年
教育经费的缺失值
,
则对贵州省
1991—1995
年份
的教育经费值加权平均
,
权重分别为
1、3、5、7、9,
即距离近的年份权重较大
,
距离远的年份权重较
小
,
得到
1990
年教育经费的估计值
。
依次类推
,
可以估算出其他省份各个年份的缺失数据
。
这种
方法理论上避免了使用线性回归估计方法造成的
估计结果与其他指标强相关的问题
。
并且
,
因子
分析是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方法
,
对以前年份加
权平均所造成得时间序列相关不会影响分析结
果
。
下面对不同年份的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
计算不同年份的因子得分并排序
。
从研究结果可
以看出
,
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差距以及
不同时期各地区经济质量得分的排名变化
,
从而
说明各个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前进步伐是否一
致
,
在全国范围内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
。
鉴于篇幅有限
,
以
2012
年为例
,
说明因子分
析的操作过程与显示结果
,
其他年份的研究方法
与之一致
。
首先是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
即测度因子
分析是否可行
,
有两种检验方法
: KMO
检验和
Bartlett爷 s
检验
,
见表
2。
操作结果显示
:KMO
统
计量为
0郾 671(
大于
0郾 5);Bartlett蒺s
球形检验的卡
方统计值的伴随概率小于
0郾 05,
拒绝原假设
。
两
种方法都表明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
表
3
为主因子的特征值
、
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
表
2摇
KMO
和
Bartlett蒺s
检验
KMO
测度采样充足度
0郾 671
Bartlett蒺s
检验
卡方统计量近似值
377郾 158
自由度
120
显著水平
0郾 000
表
3摇
主因子的特征值
、
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公因子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 %
累计方差贡献率
/ %
1 7郾 073
44郾 207
44郾 207
2 2郾 224
13郾 903
58郾 110
3 2郾 016
12郾 599
70郾 709
4 1郾 258
7郾 863
78郾 572
摇 摇
只选取因子特征值大于
1郾 000
的
4
个公共因
子
,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
78郾 572% ,
基本能描述
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水平
,
因此将这
4
个公共因
子作为评价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指标
。
进而计算
16
个指标变量对应于
4
个公共因子的
载荷值
。
由于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不是太明
显
,
不能很好地解释原始变量
,
进一步对因子载荷
矩阵进行旋转
,
使因子载荷矩阵的系数向
0-1
分
化
,
才能对公共因子解释命名
(
见表
4)。
表
4摇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变量
公因
子
1
公因
子
2
公因
子
3
公因
子
4
GDP
增长率
- 0郾 578 - 0郾 480 0郾 265 - 0郾 138
非 农
/
第 三 产 业 占
GDP
比重
0郾 272 0郾 870 0郾 130 0郾 118
出口总值占
GDP
比重
0郾 861 0郾 285 - 0郾 118 - 0郾 09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0郾 155 - 0郾 325 - 0郾 085 0郾 84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0郾 006 0郾 592 - 0郾 235 0郾 695
失业率
0郾 068 0郾 924 0郾 062 - 0郾 073
投资效果系数
0郾 665 0郾 623 - 0郾 042 0郾 021
劳动生产率
0郾 172 - 0郾 127 0郾 926 - 0郾 075
单位能耗产出率
0郾 725 0郾 497 0郾 027 0郾 060
专利申请量
/
R&D
经
费比重
0郾 889 0郾 077 0郾 236 0郾 181
教育经费占
GDP
比重
- 0郾 679 0郾 050 - 0郾 285 - 0郾 236
人民消费水平增长率
- 0郾 455 - 0郾 287 0郾 005 - 0郾 542
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0郾 480 - 0郾 412 - 0郾 419 - 0郾 421
单位产出废水排放
0郾 004 0郾 234 0郾 874 - 0郾 088
单位产出废气排放
0郾 511 0郾 693 0郾 111 - 0郾 02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0郾 757 0郾 141 0郾 140 0郾 284
摇 摇
由表
4
可知
,
第一公共因子在
GDP
增长率
、
出口额占
GDP
比重
、
投资效果系数
、
能耗产出
率
、R&D
经费占比
、
教育经费比重
、
可支配收入
增长率
、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这些指标上具有
较大的载荷
,
反映了经济的持续性
、
经济结构
、
产出效益
、
人民生活
、
教育和科技
、
环境保护等
多方面的情况
,
可将其命名为
“
经济社会综合实
力
冶
因子
。
第二公共因子在第三产业比重
、
失业率
、
单位
产出废气排放这些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
,
主要反
映的是经济结构
、
经济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
可将其
命名为
“
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冶
因子
。
第三公共因子在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出废水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