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P. 43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2020 年摇 第 4 期
配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 由于农业收入在低收入
人群的收入构成中通常具有更高的份额,因而具有
越来越强的缩小收入差距效应 [7] 。
图 8摇 人民公社人均收益
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人民公社、生产队之间可
能存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差异,但其内部通常仍具 图 9摇 农村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
摇
有较强的平均主义分配倾向,这也是由当时的主流 (二)就业结构转变、激励效应强化与城镇内
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而在强化家庭经营的背景下, 部收入差距扩大
自然禀赋对于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依然存在,但不 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就业状况。 在城镇
同家庭之间生产经营能力差异对于收入差距的影 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尽管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长
响使得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上升,这意味着转型 期表现出下降倾向,但截至 2017 年仍高达 61% 。
时期的收入差距扩大具有相应的微观基础。 当然, 由于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是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种收入差距上升也是体制转型所希望达到的激 与年轻时的工作状况密切相关,因而就业状况不仅
励效应它有利于促进效率提升,推动经济增长。 直接决定着工资性收入水平,也影响转移性收入。
从收入来源的经济活动性质来看,图 9 表明 2017 年,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农村人均收入构成中,农业生产收入的比重持续 份额为20郾 4% 。 因此,工作单位状况及其工资分配
下降,而非农业生产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 农业 状况对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生产收入份额从 1978 年的 80% 持续下降至 2001 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所有制结构变
年的 60% 左右;而非农生产收入比重则持续上 化,这也体现在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变迁 ( 见图
升,从 1978 年的不足 10% 上升至 2001 年的 40% 10)。 1952 年 个 体 和 私 营 部 门 就 业 的 比 重 达
左右,这种收入结构转变对于收入差距变动具有 35% ,1957 年降至 3% ,此后,长期维持在这种极
较为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 低的水平,最低时仅为 0郾 17% ,这显然体现了当
在比较严重的自然禀赋差异,这将导致农业生产 时的所有制偏好。 在国企亏损大幅度上升期间,
活动的收益差异。 相对而言,自然禀赋对非农经 私营部门的就业比重快速上升。 就业部门的所有
营的影响会相对较弱,特别是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制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镇职工的工
将具有使得不同地区工资水平趋同的效应,从而 资决定机制。 私有部门受到市场机制的主导,因
缩小收入差距,因而农业生产收入份额下降、非农
收入份额上升将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 另一
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非农就业机会存在差异,劳
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地区分割,城市部门对于农
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长期
所存在着就业排斥和歧视,使得非农收入的分布
也存在严重不均等。 此外,根据产业转移的配第—
克拉克规律,农业生产收入份额下降是经济发展过
程中的一般特征,但农业生产收入对于总体收入分 图 10摇 国企亏损与私营部门的就业比重
· 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