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P. 38
第 35 卷摇 第 4 期 摇 摇 罗楚亮: 收入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变动
扩大的因素长期存在、不会自动减弱,即收入差距 系列经济措施之中。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收入
不断扩大是“常态冶。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类研究 基尼系数在 0郾 3 左右,到了 20 世纪 70 年,收入基
者在总结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特征后认为,也许并 尼系数下降至 0郾 27 左右。 因此,在改革开放前,
不存在决定收入差距变动的“简单冶机制,而是取 我国的收入差距比较低,构成新中国所确定的社
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定的制度政策、外部环 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收入分配上的重要特征。 人们
境。 如林德特 [3] 指出,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通常解 常以“平均主义冶 来概述这一时期的收入差距状
释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转变(包括移民)、劳动 况。 这种收入差距总体特征,是由当时社会制度
力技能的增长、技术变化、国内外产品需求变化以 关于收入分配的基本理念和相应的经济运行模式
及工会等劳动力市场制度等。 所决定的。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收入差距变动不 从 1978 年开始,我国收入基尼系数总体上表
难发现,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体制与经济 现出上升倾向。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5] 的趋势
政策在较大程度上主导着相应时期收入差距的基 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基本特征。 这一特征肇
本走势。 李实、朱梦冰 [4] 在回顾我国经济转型 40 始于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反思,试图通过适度的
年来的收入差距变动时也强调,经济转型的特定 收入差距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而提升经济效
方式以及相关政策主导着收入差距的基本走势。 率,形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收入差距变动过程, 终实现共同富裕冶的发展模式。 我国收入基尼系数
并从城镇和农村以及城乡收入来源构成的角度说 快速上升主要发生在 1985—2008 年,从 0郾 29 上升
明这种变动与经济转型之间的关联性。 至 0郾 49,23 年期间上升了 20 个百分点。 2008 年以
一、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基本特征 来,我国收入基尼系数处于高位徘徊状态,虽然某
(一)总体收入差距从均等走向较为严重的 些年份中略有下降,但相对于长期变动趋势特征而
不均等 言,这期间的下降幅度并不明显,也没有构成明显
根据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World Institute 的下降趋势,2015 年之后又略有上升。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WIDER) 搜集
整理的我国不同时期收入基尼系数来看,新中国
成立之初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是非常高的。 1953 年
收入基尼系数为 0郾 558,这一不均等程度迄今为止
都是最高的(见图 1)。 从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动特
征来看,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收入差距的急剧下降
以外,我国收入差距的变动大体上表现出三个阶段
性特征,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倾向、经济转型
过程中快速持续扩张以及当前的高位徘徊。 图 1摇 我国基尼系数变化及其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改革开放之前,相应年份的收入基尼系数记 摇 摇 注:根据 WIDER 所搜集整理的数据以及国家统计
录数据比较少。 从少数年份的记录来看,基本特 局发布的住户调查数据整理得到。
征表现为建国初期收入基尼系数处于比较高的水 如果将我国各年收入基尼系数与 WIDER
平,随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根据 WIDER 所整 数据库中相应年份各国收入基尼系数均值做比
理的世界各国收入分配数据库,我国收入基尼系 较,则可以发现,在 1990 年前,我国居民收入基
数从 1953 年的 0郾 558 下降至 1964 年的 0郾 305,在 尼系数通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 年后,我国
这 11 年间的下降超过了 25 个百分点。 显然,旨 收入基尼系数通常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
在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方式和体制变革也成 从平均主义分配状况进入收入差距比较大的国
为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和确定的重要内容之 家行列。
一,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强调均等化的分配方式,而 描述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另一种方式是考
且体现在集体化、国营化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 察各收入组所占收入份额的变动特征。 图 2 给
· 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