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P. 42

第 35 卷摇 第 4 期                摇 摇 罗楚亮: 收入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变动

   逐渐下降的倾向,说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                           的变异系数仍具有可比性。
   来已久。 人均工资变异系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                         二、收入结构的变动
   期以前总体上持续下降,此后则逐渐上升,直至                               由于城乡之间长期分割,因此本部分从城乡
   2005 年前后再次呈现缩小倾向。 人均 GDP 变异                     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结构变动来讨论收入差
   系数反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变动状况,人均                           距的长期变动特征,这是因为经济转型通常直接
   工资变异系数在一定程度上与劳动力的跨地区流                           影响到居民收入结构。
   动、劳动力市场在地区之间的分割与整合以及对                               (一)农村收入来源的非集体化、非农业化过
   落后地区公共投资增加等相关联。 对图 6 不同变                        程中,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异系数的时间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人均收入地区                               改革开放前,人民公社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
   差距与人均 GDP、劳均工资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                         基本组织形式,集中统一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并不一致。 人均 GDP 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序列;                       1970 年代末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迅
   1978—1990 年,省际人均 GDP 变异系数逐渐下                    速推广。 1984 年,全国 99% 的生产队、96郾 6% 的
   降,但城乡人均收入以及人均工资变异系数逐渐                           农户实行“大包干冶 。 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体
                                                                    于
   上升;此后,不同变异系数具有相同的走势特征。                          化程度逐渐下降,这也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
   总体而言,1990 年之前,人均 GDP 变异系数的变                     的改变。 如图 7 所示,来自集体统一经营的收入
   动与城乡人均收入、人均工资变异系数的变动之                           来源所占份额在 1980 年代初期大幅度下降,从
   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背离,此后则表现出更为明                           1978 年接近 70% 降至 1985 年 10% 左右;与此相
   显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前,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                          反的是,家庭经营收入份额从 30% 上升至 80% 以
   平衡,而地区收入差距却非常低,这种收入分配格                          上。 集体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人均收入中
   局可能缺乏可持续性。 经济发展对于收入分配格                          的相对重要性在 1981 年发生了转变,这也意味着
   局的主导性作用在逐渐增强。                                   集体和家庭因素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
       (五)行业工资差距走向高位不均等                            决定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集体化生
       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特征总体上也表现出明                         产时期,从人民公社所获得的分配收益应该是集
   显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是 1988 年前,行业平均工                      体收入的主要来源途径,从图 8 相关年份的人民
   资变异系数表现出缩小的趋势,这一时期(除 20                         公社人均收益来看,人民公社人均收益长期稳定
   世纪 50 年代初期外) 的行业差距相对也是比较                        而缺乏增长,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临近变革
   低的;第二阶段为 1988—2002 年,行业平均工资                     时才有所增长。 由于这一时期人民公社收益构成
   变异系数处于快速上升的状态,这也是我国总体                           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农
   收入差距(如图 1)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图 4)持                       村人均收入增长也可能是非常缓慢的。
   续扩大时期,行业工资差距成为总体收入差距扩
   大的表现形式和解释因素;第三阶段为 2003 年以

   来,行业平均工资差距持续处于高位不均等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阶段性变化在一定程度
   上可能受到行业分类标准和工资统计口径的影
   响。 例如,2003 年行业分类从原来的 16 类改为
   19 类,各行业在《中国统计年鉴 1984》 中只被分
   为 9 种类型。 1978—1982 年分别给出了不同行
   业分类标准和工资统计口径的行业平均工资变异
   系数,可以看出在更为细致的行业分类和新的工                              图 7摇 农村集体收入和非集体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
                                                    摇
   资统计口径下,行业平均工资变异系数有较大幅                               集体经营弱化、家庭经营强化,导致家庭经营
   度的上升。 但在同一标准内部, 即 1952—1982                     能力差异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显现,一方面可
   年、1978—2002 年、2003—2016 年这三个区间内                 能扩大收入差距,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收入增长。

                                                                                        · 3 7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