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P. 112
第 35 卷摇 第 4 期 摇 摇 吴锟,王琎,赵越超: 居民家庭的过度负债:度量与特征
债务以后人均日度消费支出低于 1郾 9 美元的家庭 接问项,本文借鉴吴卫星等 [25] 的做法,使用家庭
(B )占比为 4郾 71% 。 各过度负债指标显示的过 实际负债收入比与他们自认为可以承担的负债收
3
度负债家庭的占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入比进行比较,以构造家庭经济压力的主观度量。
表 1摇 各种指标下过度负债家庭的占比(负债子样本) 如果家庭实际负债收入比大于自认为可以承担的
单位:% 负债收入比,则认为该家庭面临着经济压力,否则
A A B B B 总占比 认为该家庭没有面临经济压力。
2 3 1 2 3
A 4郾 59 2郾 00 10郾 24 6郾 12 0郾 35 12郾 24 表 2 为根据不同的阈值评价各指标的表现,
1
并通过比较过度负债指标与非完美黄金标准之间
A 1郾 24 4郾 64 2郾 65 0郾 29 6郾 41
2
某些统计指标 的关系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最优阈
俞
A 2郾 47 0郾 88 0郾 35 5郾 76
3
值。 理论上,随着阈值的上升,A 系列指标度量的
B 6郾 18 2郾 47 20郾 50
过度负债家庭占比会减少,而 B 系列指标度量的
1
B 0郾 35 6郾 18
2 过度负债家庭占比会增加。
B 4郾 71
3 从表 2 可以看到,在债务偿还比率指标(A )
1
中,当阈值为 50% 的时候,原始债务偿还比率指
摇 摇 那么,各过度负债指标 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舆
标度量的过度负债与家庭经济压力指标之间的统
呢? 本文以 A 指标和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例
计关联性指标 椎 的值最大,这表明使用 50% 作
1 2
加以说明。 从表 1 的第一行可以看到,被 A 和 A
为阈值是比较重要且合适的。 在调整后的债务偿
1 2
指标同时识别为过度负债家庭的占比为 4郾 59% ,
还比率指标(A ) 中,当阈值为 45% 的时候,统计
小于 A 指标识别的过度负债家庭占比,但达到 2
2 关联性指标 椎 的值最大。 房贷偿还比率指标
2
A 指标识别家庭的 71郾 61% ;被 A 和 A 指标同
2 1 3 2
(A )与家庭经济压力之间的统计关联性指标 椎
时识别为过度负债的家庭占比为 2% ,只占 A 指 3
3 的值在阈值为 40% 时最大。 在 B 指标方面,当
标识别家庭的 34郾 72% ;被 A 和 B 指标同时识别 1
1 1 阈值为 30% 的时候,该指标与家庭经济压力指标
为过度负债家庭占比为 10郾 24% ,占到 B 指标识
1 2
别家庭的 48郾 76% ;被 A 和 B 指标同时识别为过 之间的 椎 值最大。 B 指标方面,当阈值为 2 300
2
1 2 2
度负债的家庭占比为 6郾 12% ,占到 B 指标识别 元的时候,两指标之间的统计关联性指标 椎 值
2
家庭的 99郾 02% ;被 A 和 B 指标同时识别为过度 最大。 B 指标方面,当阈值取为 1郾 9 美元时,两
3
1 3
2
负债的家庭占比为 0郾 35% ,只占 B 指标识别家 指标之间的统计关联性指标 椎 的值最大。 由此
3
庭的 7郾 43% 。 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依次类 可见,以债务偿还比率、调整后的债务偿还比率以
推。 从上述关系中不难发现,过度负债指标之间信 及房贷偿还比率为依据构造过度负债指标的最佳
息重叠程度有限,这与其他研究的发现基本一致 [24] 。 阈值分别为 50% 、45% 和 40% ;以偿债后的人均
理论上讲,上述过度负债指标的表现可以与 收入的相对比较、绝对比较以及偿债后家庭人均
“黄金标准冶 作对比。 黄金标准是这样的一个阈 消费支出构造的过度负债指标,最佳阈值分别为
值,当家庭的负债水平低于阈值的时候,家庭的福 30% 、2 300 元及 1郾 9 美元。
利水平会随着负债的增加而增加;当家庭负债超 摇 摇 四、中国家庭过度负债的基本特征与经济指
过该阈值以后,家庭的福利水平随着负债的增加 标对比
反而会下降。 如果存在“黄金标准冶,每个指标的 (一)中国家庭过度负债的基本特征
表现通 常 可 由 其 敏 感 度 ( sensitivity) 和 特 异 度 接下来,本文根据债务负担类指标和偿债后
(specificity)来判定。 然而,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 贫穷类指标与“非完美黄金标准冶得出的阈值,构
的标准。 D蒺Alessio & Iezzi [12] 认为,可以找到“ 非 造相对应的过度负债指标,识别出具体的过度负
完美的黄金标准冶 作为替代,即一个家庭经济压 债家庭,并考察其分布特征 。 表 3 报告了按家
逾
力的主观度量 。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 庭特征、户主特征、地域和预期分类的负债家庭占
余
调查问卷中没有关于家庭经济压力主观度量的直 比、过度负债家庭占比情况。
· 1 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