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P. 110
第 35 卷摇 第 4 期 摇 摇 吴锟,王琎,赵越超: 居民家庭的过度负债:度量与特征
债务价值相对应。 也就是说,家庭可以变卖部分 为过度负债的家庭;为了形成对比,同时也把至少
甚至是全部资产履行其偿债义务。 有一项贷款拖欠 3 个月的家庭视为过度负债的家
[14] 发现,有偿债 [19] 把过去两年至少有过一
对于多重负债指标,Kempson 庭。 Santos & Zinman
困难的家庭往往持有 4 种或是更多种负债。 该指 次还款拖欠的家庭归为过度负债的家庭。 French
标可以被视为一个风险指标,因为从不同渠道借 & Donal [20] 把违约超过 9 个星期的家庭归为过度
贷可能 会 误 导 对 债 务 人 破 产 风 险 的 评 估。 但 负债的家庭。 Bezawit & Hermann [13] 则是把问卷
[12]
D蒺Alessio & Iezzi 认为,基于信贷承诺重数的标 调查前的 12 个月里发生过拖欠或违约的家庭归
准可能无法可靠地发现过度负债的情况,因为大 为过度负债的家庭。
量未偿还的小额债务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困难。 然而,有时候家庭即使过度负债了,但为了避
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到,考虑到家庭的异质性, 免违约或拖欠,会不择手段,如通过新的贷款偿还
各指标阈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阈值会 现有的债务。 有的家庭甚至会通过牺牲家庭的基
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以及个体之 本生 活 支 出 和 健 康 支 出 以 避 免 违 约 或 拖 欠。
间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用客观度量指标考察对 Schicks & Rosenberg [21] 和 Schicks [6] 认为,违约或
家庭福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拖欠指标倾向于掩盖过度负债的事实,直至达到
2郾 主观度量方法 一个临界点。 因此,该指标有可能会低估家庭过
主观度量方法主要是基于家庭对实际经济状 度负债的水平,更多的时候衡量的仅仅是家庭过
[15] 把曾在某个月份支
况的判断。 Santos & Abreu 度负债的后果。
付所有开销和账单存在困难的家庭归为过度负债 (三)文献述评
[6] 把那些自认为在还款方面做出 综上所述,找到一个衡量家庭过度负债的理
家庭。 Schicks
了不可接受的结构性牺牲的家庭归为过度负债家 想指标并不容易,不同类型的指标、同一类型的不
[16]
庭。 Lusardi & Tufano 则把那些在偿还债务过 同指标只能抓住问题的不同方面。 客观度量方法
淤
程中感觉有困难的家庭归为过度负债的家庭 。 很难将居民家庭个体需求的异质性考虑在内,而
主观度量方法的前提是,假定家庭自身是负 这种差异往往与居民家庭个体的感受相关。 主观
债和净财富头寸状况的最好判断者,他们能够 度量方法容易受到受调查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如实地报告真实的感受。 上述假设如果是成立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客观度量方法或许更加
的,主观度量方法无疑是最好的 [17] 。 但考虑到 合适;从消费者保护的视角,由于其目的在于防止
居民的具体生活状况和债务种类,这将会导致 债务人遭受贷款的痛苦,主观度量方法可能更加
对相同的债务状况得出不一致的判断。 更为关 合理。 考虑到不同类型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一些
键的问题在于,被调查者是否认为自己存在债 学者使用了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察 [22 - 23] 。
务偿还困难,因人而异。 一些偶然的短期违约, 受其影响和启发,本文主要构造客观度量指标,并
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却如同遭遇到长期的 使用主观度量指标作为参照,借助列联表找出各
严重债务问题。 这种概念上的差异会阻碍对过 客观度量指标的阈值。
度负债的考察。 三、中国家庭过度负债的识别
3郾 法定度量方法 (一)识别指标介绍
法定度量方法是以债务家庭实质性违约或拖 D蒺Alessio & Iezzi [12] 指出,在实践中运用的过
欠为准则。 然而,现实中有的家庭可能是由于偶 度负债度量指标必须是多维度的。 从现有文献总
然的因素发生了拖欠或违约。 从长远来看,这样 结出的、获得一致认可的过度负债指标集中,并没
的家庭有足够的收入或资源偿还债务。 因此,使 有哪些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指标。 本文主要参考
用该指标的困难之一就是违约或拖欠多长时间可 D蒺Alessio & Iezzi [12] 的做法,依次引入债务偿还负
[10] 把那些违约或拖欠 担类指标和偿债后家庭贫困类指标对过度负债进
以定性为过度负债。 Oxera
于
超过两个月的家庭归为过度负债的家庭。 Gather鄄 行衡量 。 债务偿还负担类指标主要考虑家庭还
[18] 把至少有一项贷款拖欠一个月的家庭视 债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两个方面的信息;偿债后家
good
· 1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