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P. 30
第 35 卷摇 第 2 期 李金华: 中国高新技术发展行动的成就及政策思考
量优质的科技资源在此聚集,高新技术产业蓬勃 与此同时,国家高新区在地域空间分布 上
淤
发展,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 也表现出与其他经济现象相同的分布特征,东部、
态、新模式得以开发和培育,传统产业“ 提质增 中部地区集聚了高新区较大比重的资源,而西部
效冶计划被不断推动。 可以说,国家高新区已经 地区、东北地区集聚的高新区资源较少。 可以将
成为中国抢占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 反映 2018 年国家高新区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指
地,是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引领区。 标列示如下(表 1)。
表 1摇 2018 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模与结构
国家高新区 相关企业数量/ 万个 年末从业人员 营业收入/ 工业总产值/
地区
数量/ 个 工商注册 入统 高新技术 数量/ 万人 亿元 亿元
东部地区 70 140郾 04 7郾 62 4郾 31 1 252郾 38 213 538郾 61 125 660郾 67
中部地区 44 36郾 24 2郾 05 1郾 00 398郾 28 61 294郾 18 46 717郾 08
西部地区 39 43郾 41 1郾 74 0郾 76 339郾 90 54 030郾 57 37 206郾 32
东北地区 16 12郾 08 0郾 59 0郾 21 101郾 01 17 350郾 51 12 941郾 44
合计 169 231郾 77 12郾 00 6郾 28 2 091郾 57 346 213郾 87 222 525郾 51
摇 摇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19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加工整理而得。
摇 摇 由表 1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拥有的
国家高新区数量、工商注册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
业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数量均占有较大比重。 具体
而言,在高新区的数量上,东部地区占据了总量的
41% ,该区域的 7 省 3 市集中了 70 个国家高新区,
特别是江苏、广东、山东 3 省拥有的国家高新区数
量位列全国前三;在高新区从业人员数量上,东部
地区占据总量的 60% 左右;在入统企业数量上,
东部地区占据总量的 63% ;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上,东部地区占据总量的近 70% ;在高新区营业 图 4摇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经济指标变动图
摇 摇 资料来源:《2019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收入方面,东部地区占据总量的 61% 左右;在工
摇 摇 注: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额的计
业总产值方面,东部地区占据总量的 56% 左右。
量单位为亿元,出口创汇的计量单位为亿美元。
由此可见,中国高新区的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主 摇
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衡。 间一直平缓增长,2010 年以后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
(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 势;净利润和上缴税额从 1995 年起一直呈平稳发展
2018 年 12 月,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 之势,2011 年以后开始出现小幅增长;而出口创汇方
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2018 中国产业 面,在 1995 年以后的 20 多年间一直处于平稳状态,
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书中数据显示:2017 年, 没有明显的增长。
国家高新区 GDP 的增长速度为 8郾 3% ,高于全国 (三)高新技术开发区制造业发展情况
GDP 增速水平;高新区的税收、进出口总额、出口 高新区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中国产业未来发展
创汇总额都有着良好表现(如图 4),说明高新区 的重要方向,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大力发展先
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进制造业。 客观上,制造业是国家实体经济的基
由图 4 可知,在 1995—2018 年的 20 多年间,中 础,国家高新区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可
国高新区的重要经济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以将反映 2018 年国家高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
具体而言,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在 1995—2009 年 重要经济指标列示如下(表 2)。
· 2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