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P. 10
第 34 卷摇 第 5 期 谢志华: 公司控制权的本质
与企业家对创业企业的经营控制模式就有多种形 者保卫就不仅表现在形式上,而且也在实质上呈
式,主要包括单边控制、相机控制和联合控制三 现出来。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只要控制权的调整
类。 其中,单边控制是指由风险投资家或创业企 是基于控制权公利,就不能认为这是一种残酷无
业家的某一方拥有创业企业控制权;相机控制则 情的控制权调整,而是基于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
是指风险投资家或创业企业家谁拥有控制权取决 对控制权进行的一种合理的重新配置,这就是两
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实际需要,开始 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控制权争夺不必要,但控制
时由创业企业家或风险投资家中的某一方拥有控 权配置或者调整实属必然,有着不可逆转性。 从
制权,然后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相机对控制权 历史过程和现实状况来看,在公司控制权配置和
进行调整;联合控制是指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 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以下五种趋势。
家各自拥有一定比例的控制权,并根据企业的发 1郾 关系性资源和知识性资源对公司控制权
展状况动态调整双方拥有的控制权,共同实施对 的影响比财务性资源更为重大
企业的控制 [8] 。 不难看出,创业企业的经营控制 在已有的控制权研究中 [10 - 11] ,主流的观点
模式是多样性的,因而控制权的配置也是多样的。 是,股权是控制权的基础,而股权赖以存在的前提
并且,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变 条件就是财务性资源(或者财务资本),由于股东
化,对控制权的配置也要相机进行调整。 创业企 提供了财务资本并且承担了破产的责任,从而就
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环境下选择何种控制模 必须要享有相应的控制权。 股东通过直接或者间
式以及控制权的配置如何相机调整,实质上都以 接持股享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各股东依据持股比
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的能力特征和相互关系 例的高低而享有相应顺序的权力,这种权力还可
(而不是股权)为依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 以延伸至剩余控制权。 但最近的研究 [12 - 14] 表明,
地实现公司的整体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并协调各 除财务性资源之外,有助于公司发展壮大的资源
方利益。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中,也都表现 还包括关系性资源(或者社会资本) 和知识性资
出这种特征 [9] 。 源(或者人力资本)。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
(二)企业控制权配置的规律 断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关系
公司制企业控制权的配置,特别是配置以后 性资源和知识性资源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程度在
的控制权调整,并不表现为一种自愿的过程,而是 不断提升,而财务性资源的重要性程度在明显下
呈现出一种摩擦或者博弈的过程。 作为公司的创 降。 事实上,公司制企业两权分离的根本原因就
始股东,天然地存在着一种对控制权让渡的抵触。 在于,经营者的关系性资源和知识性资源比出资
这种抵触首先表现为人性的权力欲,只是在权力 者更具有优势。 并且,随着经营者的关系性资源
与责任必须相匹配的时候,由于无法履责,创始股 和知识性资源对于出资者优势的不断扩大,出资
东才被迫放弃权力。 创始股东作为最早的出资 者的控制权就会逐渐丧失,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
者,为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不受他人侵犯,也有一 过程。 即便在股东之间,也会由于不同股东关系
种将公司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内在动因。 更 性资源和知识性资源的不同,导致本应以财务性
为重要的是,创始股东作为初始的出资者和经营 资源为基础形成的股权控制权存在差异。 对公司
者,一方面对公司有着创立者和经历者的情感依 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样的资源更有利于公司的发
赖或者情感纠缠,另一方面在创业及创业后的持 展壮大,那么拥有这种资源的主体就应享有更多
续经营过程中,也有着自身的成功经验。 依据这 的控制权。
种经验形成的路径依赖,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禀 2郾 公司财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越
赋效应冶,这使得创始股东作为经营者而不愿意 来越趋向于归属于经营者团队而不是股东
让渡甚至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 正是创始股东的 Grossman & Hart [10] 明确提出“剩余控制权冶
这种不情愿,使得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调整在形 的概念,指的是那种事前没有在契约中明确界定
式上表现为一种争夺或者保卫的过程。 特别是当 如何使用的权力,同时也是决定资产在最终契约
存在控制权私利的条件下,这种控制权的争夺或 所限 定 的 特 殊 用 途 之 外 如 何 被 使 用 的 权 力。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