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P. 8

第 34 卷摇 第 5 期                      谢志华: 公司控制权的本质

   制度和同股不同权制度,却实际占有董事会半数                           上述主体之间进行,但重点仍然是在创始股东与

   以上席位,仍然牢牢掌握着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作为投资人的新进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经营者之
   这显然是对《公司法》同股同权制度的又一挑战。                          间进行。
   实际上,阿里巴巴最终选择在美国上市而不是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研究集中于为什么在
   中国大陆或中国香港地区上市,正是因为中国法                           这些主体之间会存在控制权争夺或者控制权保卫
   律采用的是同股同权的原则。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的问题? 其原因是控制权的配置不尽合理而需要
   以及吸引优质公司在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场于                           重新调整,还是基于私利目的而进行控制权争夺?
   2017 年 12 月 15 日进行了 20 年来的最大改革,港                并且,除了案例企业雷士照明和万科之外,还有大
   交所正式宣布放宽现行上市公司制度,允许“ 同                          量的公司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控制权争夺,但这些
   股不同权冶的公司上市。                                     公司也同样存在着控制权配置的不合理问题。 例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发现,围绕着公司控制权                         如,案例中的 Facebook 和阿里巴巴分别通过双层
   产生的控制权争夺和控制权保卫已经成为现代公                           股权结构、同股不同权的方式实现了控制权保卫,
   司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且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                           而没有出现控制权争夺的窘境,这是否意味着
   题。 控制权争夺通常发生在公司创始股东之间、                          Facebook 和阿里巴巴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不会出现
   创始股东与作为投资人的新进股东之间、大股东                           控制权配置的不合理问题?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与大股东之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                           是否又会引发控制权争夺呢?
   经营者之间,即便公司员工也都有可能参与到控                               如果将这些问题归结在一起,可以得出两个
   制权的争夺之中。 并且,公司控制权争夺在不同                          基本结论:首先,控制权争夺只发生在基于私利目
   国家制度和文化环境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的的情境下,要是出于公利目的,控制权的调整就
   在日本,由于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持有企业股票的                           不能理解为一种争夺,而是一种重新配置。 这种
   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而不是为                           配置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理性决策过程,而
   了获取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从而导致企业的剩                           要实现这种理性决策,从而最终达到对公司控制
   余控制权往往被转移给企业内部的经营者,进而                           权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利益相关方坚持共同
   导致了日本企业的经营者更加注重对员工利益的                           的价值标准,正是这一标准使各方行为趋于一致。
   维护,而非特别注重对股票市场投资者利益的保                           其次,基于私利而进行的控制权争夺,既不能长久
   障。 并且,日本这种特殊的市场背景,使得日本企                         地进行下去,也无益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
   业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特征:公司契约的不完全程                           在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各方利益都不免会受到
   度相对较高,并且剩余控制权被广泛分散在企业                           伤害,于人于己于公司均无益处,而只有回归到控
   内部,为员工所分享而非雇主所独享                  [4] 。 因而,     制权合理配置上来,才能最终达成公司利益相关
   从剩余控制权归属的变迁历程来看,是一个从                            者的和谐共处。
   “独享冶到“分享冶 的演变过程            [5] 。 参与分享剩余             二、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控制权的合理配置
   控制权的不仅包括管理层,还包括专用性知识和                               (一)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特征
   专有技能等人力资本所有者。 尤其是在新兴技术                              公司制企业由自然人企业发展而来,而自然
   企业中,上述特征更加明显。 实际上,在雷士照明                         人企业又分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其中,独资
   控制权争夺过程中,当软银赛富和施耐德等外部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不
   股东迫使吴长江辞去董事会董事、CEO 以及董事                         存在对企业控制权的配置问题。 而合伙企业由于
   长职务后,吴长江作为创始股东一直在争取回归                           合伙人的存在,就必然会涉及控制权如何在合伙
   董事会。 公司员工、经销商与供应商三方采取全                          人之间进行配置的问题。 即便普通合伙人将控制
   国罢工、停止下单、停止供货等方式迫使股东大会                          权让渡于首席合伙人,这也是一种控制权的配置
   同意吴长江重归董事会。 吴长江这次重获公司控                          形式。 同时,由于自然人企业大多实行无限责任
   制权显然不是外部股东的意愿,而是来自员工、经                          制,个人花费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所耗费的资金是
   销商和供应商的推动。 尽管公司控制权争夺会在                          合二为一的,因而不存在企业的产权边界,也不存

                                                                                         · 3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