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P. 32

第 35 卷摇 第 4 期     摇 摇 摇 李实, Terry Sicular, Finn Tarp: 中国收入不平等:发展、转型和政策

   有所下降(见表 1)。 城镇工资不平等和城镇家庭                        距,而且也影响到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收入差距。
   人均收入不平等的这种不一致的趋势反映了城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户籍制度高度限制了
   居民收入其他来源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其中包括                           人口的地域流动。 除了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下

   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                                   乡的城市青年返回其原来城市之外,直到 20 世纪
       (三)经济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                              90 年代中期,农村劳动力才被允许短期移徙,劳
       从 21 世纪初开始,中国政府不断减少对劳动                      动力自由流动仍然十分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
   力市场的直接干预,而是依靠劳动合同、最低工资                          特别是从 2000 年开始,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法规和刺激消费等间接措施进行监管。 城镇工资                          城镇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
   收入不平等持续加剧,2013 年城镇工资收入基尼                        国农村人口占比达到 80% 以上,由农村人口转入
   系数达到 0郾 384(见表 3)。 然而,与过去几十年                    城镇的比例很低;而到了 2002 年,农村人口占总
   不同的是,最近的变化趋势主要是由于劳动力的                           人口比例下降到 64% ,农村流到城市的流动人口
   需求和供给变化所引起的。 例如,由于经济增长、                         占总人口的 8% 左右;到了 2013 年,农村人口比
   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改进而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                           例下降至 46% ,农村流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比例升
   变化,以及由于高等教育扩张和人口结构变化而                           至 13%  [2]  。
   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化。 从 21 世纪初开始,城镇                           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已经对收入
   居民人均收入的不平等也有所上升,2013 年的基                        不平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Luo et al.           [2]  通过计算
   尼系数上升到 0郾 352(见表 3)。                            包括和不包括城乡移民的基尼系数,得到了人口
       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涉及所有制改革。 20 年                       流动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粗略估计结果。 该结果
   前,城市里的个人或家庭才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财                           显示,2013 年农村—城镇的人口转移使得全国基
   产。 如前所述,政府开始默许私有制企业的发展,                         尼系数略有下降。 这种计算如果考虑人口流动的
   这不仅带来了就业,也为企业主和投资者带来了                           间接和一般均衡效应,其估计的收入不平等效应
   收入和利润。 与此同时,政府对城市公有住房进                          会更大一些。
   行了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 城市公有住房改革的                              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增加了农村人口提高收入
   试验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直到 1998 年中央                  的机会,改变了他们的收入构成,也大大增加了城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这项改革。 1998—2002                      市里非技术和低技术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了
   年,80% 的城市公共住房卖给了城镇居民                  [14 - 15]  ,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和工资分配                [11] 。 这
   住房改革意味着许多城市居民以优惠的价格获得                           会进一步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对全国收入
   了住房的所有权。                                        差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
       但是,住房改革的利益分配是不均等的。 那                            自 2000 年以来,由于私营部门和个体经营的
   些恰好位于拥有更多资源的工作单位或位于更有                           发展、房价上涨、人口老龄化和公共转移支付的增
   利的地区或城市的家庭,以及在其工作单位中有                           加,家庭收入构成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全国层面,
   更多地位、资历或权力的个人,获得的改革利益最                          工资性收入占比 2002—2013 年下降了 5郾 5 个百
   多,获得了更多住房财富转移。 此外,住房改革只                         分点(见表 2)。 此外,家庭工资性收入的集中率
   惠及城市正式就业并且分到公有住房的员工,而                           从 2002 年的 0郾 64 下降到 2013 年的 0郾 48,工资性
   那些没有分到公有住房的员工,非正规工人或农                           收入在家庭之间呈更加均等化分布                 [2] ,这也缓和
   民工却享受不到这种财富转移。 在随后的几年                           了总体收入的不平等。
   里,各地城市房价呈不均衡地飞速上涨。 随着资                              然而,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工资性收入变

   产和财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化趋势有所不同。 2002—2013 年,城镇家庭的工
   其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因而住房私                          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 83% 下降到 60% ,而
   有化过程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带来的影响是显                           农村家 庭 的 工 资 性 收 入 占 比 从 32% 上 升 到
                 [2]                                   [2]
   而易见(见表 2)        。                              34%    。 在城市家庭工资收入份额下降的同时,
       经济转型不仅影响到农村和城镇内部收入差                         其养老金收入的份额从 16% 增至 19% ;家庭经营

                                                                                        · 2 7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