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P. 31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2020 年摇 第 4 期

                                                        [5]
   本收入。                                            0郾 419  。
       (一)经济转型与农村收入分配改革                                (二)经济转型与城镇收入分配改革
       在计划经济的大部分时期,中国经济呈现以                             城镇部门的改革开放进程较为缓慢。 计划经
   上三大特征。 当时,在绝大多数人口居住的农村                          济体制下的劳动力和工资分配一直持续到 20 世
   地区,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是生产组织形式,对劳动                          纪 90 年代。 之后,政府开始鼓励企业追求利润,
   力实行工分制,以平等化的原则设定劳动报酬,劳                          并给予企业更大的灵活性来决定工人工资,例如
   动力之间收入差距很小。 城市里的劳动力通过计                          通过与绩效挂钩的奖金制度。 劳动力分配方面的
   划分配获得就业,通常会终身就业于同一工作单                           灵活性也有所增加,在计划配额之外,越来越多的
   位,工资标准由政府部门确定。 工资结构导致很                          工人是按合同雇用的,而没有给予终身制工作。
   小的工资差别,工龄和资历是影响着工资差距的                           在这一改革的初期,城镇工人仍享有不错的就业
   重要因素,而学历不是那么重要。 除了允许农村                          保障,但工资不平等开始上升。 表 3 显示城镇居
   家庭建造自己的住房外,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里                           民工资性收入的基尼系数从 1988 年的 0郾 23 提高
   家庭或个人,均没有私有财产。 但是,这一计划体                         到 1995 年的 0郾 30,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同样也在
   制下的分配制度并没有消除城乡之间和不同农村                           扩大。
   地区之间持续存在的收入差距,虽然总体收入不                              表 3摇 1988—2013 年中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和
   平等程度不高。 已有文献对 20 世纪 70 年代基尼                             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
   系数的估计通常不高于 0郾 3,以国际标准来衡量,
                                                               1988 年 1995 年 2002 年 2007 年 2013 年
   这个系数值属于偏低的水平,尤其是对中国这样
                                                    工资收入        0郾 230  0郾 301  0郾 345  0郾 379  0郾 384
   的人口 众 多、 地 区 多 样 化 的 国 家 而 言 更 是 如
   此 [9] 。                                          家庭人均收入 0郾 231     0郾 332  0郾 311  0郾 335  0郾 352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指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摇 摇 注:基于 CHIP 数据对城镇职工和城镇户籍群体进行
   三大特征的改革。 从 1978 年开始,中国开始了                       计算得到。
   这一转型。 农村的转型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摇 摇 这些循序渐进的转型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90
   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农业取代                            年代末,随后中国对城市经济进行了彻底的重组。
   集体农业。 虽然家庭责任制度,土地不是完全                           政府对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了破
   私有化,即土地仍然是集体所有,但部分产权转                           产、兼并和重组等一系列改革,允许企业解雇工
   移到家庭。 家庭可以自主决定生产,并可将生                           人,打破了“铁饭碗冶制度。 数百万城市工人因此
   产活动所得收入归为己有。 收入的多少取决于                           成为下岗工人,这对他们的收入产生了严重影响。
   家庭自己的农业生产回报,而不再是通过集体                            这些下岗工人也是导致城镇收入不平等短期内上

   的平均分配。                                          升的首要原因       [10]  。 与此同时,政府也减少了对私
       与此同时,政府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流通制度,                        营部门的限制,重振了被出售或转换成股份的中
   逐步取消了农业生产、购销、价格的限制。 到 20                        小企业。 这些行业的扩张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世纪 90 年代,农产品主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 政                       因此,到 21 世纪初,城市就业逐步开始恢复                 [11] 。

   府还取消了对农村当地企业扩张的限制。 另外,                              城市经济转型的一个更持久的影响是城市工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居民创造了就业和收                            资结构的转变。 以工龄为基础的工资差别缩小
   入。 当然,由于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就                         了,而以生产率为基础的工资差别扩大了,这些变

   业和收入增长也存在不均衡。                                   化反映在迅速提高的教育回报率上                  [11 - 13]  。 随着
       经济转型措施加剧了农村收入不平等。 对于                        工资越来越多地反应能力、学历等异质的生产特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收入                     征,城镇工资分配的基尼系数在 2002 年进一步上
   分配的基尼系数,大多数学者的估计均在 0郾 2 左                       升至 0郾 345(见表 3)。
   右 [9] 。 利用 CHIP 数据对 1988 年的估计显示,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不
   村基尼系数已上升到 0郾 353,1995 年进一步升至                    平等上升,但是同期城镇家庭人均收入不平等却

    · 2 6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