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P. 83
第 35 卷摇 第 1 期 王雅茹, 刘淑莲: 企业声誉与并购溢价决策
模在 100 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并购事件样本;(6) 品/ 服务质量、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财务状
参照王艳、李善民 [22] 等学者的处理方法,保留同 况、吸引及保留人才的能力、社会责任、资产的合
一家上市公司在同一年份发起的首次并购事件, 理使用和全球化运营的有效性等 9 项指标对候选
以降低不同并购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 本文 企业进行打分,并填写两类调查问卷,一是根据受
最终取得了 1 329 家上市公司发起的 2 247 起并 访者所在行业为同行业候选企业打分,综合得分
购事件样本。 相关研究数据主要来自 CSMAR 并 最高的前 5 名进入行业榜;二是不分行业在所有
购重组数据库、财富中文网、财务报表数据库、治 候选企业中选出其最为推崇的企业,综合得分最
理结构数据库及历年上市公司年报。 为了消除异 高的 50 家企业进入“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冶全明
常值对计量结果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 星榜。 该排行榜数据以我国全部企业(包含所有
量进行了上下 1% 的 Winsorize 处理。 沪深 A 股上市公司) 为统计分析对象,且具有较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企业声誉的文献中
参考陈仕华和卢昌崇 [1] 、Haleblian et al. [7] 等 为研究者所广泛使用。 具体而言,本文以 2006 年
学者的研究,本文设立如下回归模型以检验 H1: 至 t - 1 年上市公司在《财富》(中文版)杂志评选
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冶 全明星榜或行业榜上
Premium = 琢 + 琢 Reputation + 移 Control + 着
0 1
榜次数之和来测量企业声誉(即若上市公司在某
(1)
一年上榜,则该年计次数为 1,否则计次数为 0)。
设立如下回归模型以检验 H2( 包括子假设
考虑到企业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声誉可能会随着时
H2a、H2b 和 H2c):
间推移而发生折损,参照 Haleblian et al. [7] 的处
Premium = 茁 + 茁 Reputation +
理方法,本文对企业上榜次数按时间价值折现后
0 1
茁 Historical_Gap \Industrial_Gap \Market_Gap +
2
累加求和,具体公式为:企业声誉(Reputation) =
茁 Reputation 伊 Historical_Gap \Industrial_Gap \
3 t-1 上榜次数 t
Market_Gap + 移 Control + 着 (2) 移 上榜年数 。 特别地,如果某家上市公司连续
2006
其中,所涉及的研究变量如下: 数年上榜,则截止至该公司未上榜之前的年份均
1郾 被解释变量———企业并购溢价(Premium) 不进行折现,而是直接进行累加求和。
国外研究中关于企业并购溢价的度量主要是 3郾 调节变量———业绩期望差距( Historical_
基于如下方法:并购溢价 = (每股收购价格 - 每 Gap \ Industrial_Gap \ Market_Gap)
股市值) / 每股市值,但该种方法适用于较完善资 参照现有研究 [16] ,本文通过如下方法衡量
本市场的并购交易。 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 企业业 绩 期 望 差 距: 一 是 历 史 业 绩 期 望 差 距
该测量方法会因壳资源交易、政府干预、市场非理 (Historical_Gap),即企业实际业绩与历史期望业
性投资者等诸多复杂因素而失效 [1] 。 在当前的 绩的差距,以企业当年实际业绩低于历史期望
资本市场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主要通过协 业绩时二者之间的差距值来进行度量。 首先,
议转让方式进行,而且以公司净资产作为并购交 参照现有研究 [25] ,本文以如下公式计算企业历
易谈判的基准。 因此,本文参照以往学者的研 史期望业绩:
究 [23] ,采用如下方法度量企业并购溢价:并购溢 A i,t = (1 - 渍)P i,t - 1 + 渍A i,t - 1 (3)
价( Premium) = ( 交易总价 - 交易标的的净资 其中,P i,t - 1 为企业 i 在 t - 1 期的实际业绩,
淤 以总资产收益率进行度量。 A 和 A 分别为企
产) / 交易标的的净资产 。 i,t i,t - 1
业 i 在 t 期和 t - 1 期的历史期望业绩 。 参照
于
2郾 解释变量———企业声誉(Reputation)
参照已有研究的做法,本文以《 财富》 杂志 Chen [26] 等学者的做法,本文取 渍 = 0郾 4 来计算企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冶 排行榜数据作为企业声 业历史期望业绩。 然后,计算企业 i 在 t - 1 期的
誉的数据来源 [24] 。 自 2006 年起,《财富》 ( 中文 实际业绩与其历史期望业绩的差值(即 P i,t -1 -
版)通过网络向 38 000 名左右中国企业管理者发 A i,t - 1 ),并进行截尾处理 [25] :若企业 i 在 t - 1 期
放调查问卷,每位受访者按企业的管理质量、产 的实际业绩小于其历史期 望 业 绩 ( 即 P i,t - 1 -
·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