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1902
P. 22
第 34 卷摇 第 2 期 郭摇 晨, 张卫东, 朱世卡: 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创新水平的度量,为进一步提升实证检验的可 明专利申请数代表科技创新水平。 回归结果见
靠性,借鉴以往研究,基于“ 过程冶 视角,采用发 表 5。
表 5摇 基于发明专利申请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变量 lnGINI1 lnGINI2 lnGINI3 lnGINI4 lnGINI5
0郾 815 0 *** 0郾 372 0 *** 0郾 323 0 *** 0郾 300 0 *** 0郾 315 0 ***
科技创新水平
(0郾 049 6) (0郾 082 2) (0郾 088 9) (0郾 090 7) (0郾 095 0)
***
- 2郾 029 0 - 11郾 470 0 - 11郾 330 0 - 12郾 280 0 - 10郾 170 0
常数项
(0郾 420 0) (11郾 090 0) (11郾 750 0) (11郾 470 0) (15郾 060 0)
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样本量 170 170 170 170 170
2
R 0郾 083 0 0郾 086 0 0郾 087 0 0郾 088 0 0郾 088 0
摇 摇 注: *** 、 ** *
、 分别表示在 1% 、5% 和 10% 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差。
摇 摇 表 5 即为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代表科技创新 本水平提升,行业间生产效率差异拉大,进而产业
水平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其中模型(1) ~ (5)与表 间资源配置差异扩大,从而导致区域收入不平等
2 设置相同。 模型(1) ~ (5)表明,科技创新水平 加剧。
在 1% 的置信区间上显著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程 表 6摇 基于人力资本水平的异质性检验结果
度。 所以采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代理指标的系数
变量 低人力资本 中等人力资本 高人力资本
仍显著为正,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因此稳健性
检验表明,科技创新水平能够显著加剧收入不平 科技创新水平 - 0郾 217 0 - 0郾 300 0 摇 0郾 553 0 ***
等程度,与实证检验结果一致,再次证明本文实证 (0郾 355 0) (0郾 180 0) (0郾 109 0)
* ** **
检验结论的稳健可靠。 - 16郾 540 0 - 56郾 420 0 - 24郾 660 0
常数项
五、异质性分析 (8郾 898 0) (25郾 890 0) (9郾 483 0)
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是受区域特征 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影响的,区域人、财、地等因素的差异将决定科技
样本量 58 59 53
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程度与效果。 人力资本
2 0郾 082 0 0郾 094 0 0郾 096 0
R
水平差异将决定产业间生产效率水平,进而拉大
、 分别表示在 1% 、5% 和 10% 的水平下显
产业间资源配置,从而导致收入差距变化。 政府 摇 摇 注: *** 、 ** *
著;括号内为标准差。
规模大小决定了区域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与规模,
进而实现政府主导的行业间资源再配置,从而影 摇 摇 (二)政府规模异质性分析
响收入不平等。 不同地理属性下,地方政府对收 表 7 即为政府规模异质性下科技创新对收入
入不平等的重视程度与处理方式不同,也会影响 不平等影响回归结果。 结果表明,在小政府规模
收入不平等。 因此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区域特征异 下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在中等
质性下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以及大政府规模下,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影响
(一)人力资本异质性分析 显著为正。 说明随着政府规模扩大,地方政府推
表 6 即为人力资本水平异质性下科技创新水 行产业政策的力度与效果逐步提升,进而对行业
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回归结果。 结果表明,在 间资源再配置的影响力逐步加大,从而扭曲了收
低、中等人力资本水平下,区域科技创新对收入不 入配置,导致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
平等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在高人力资本水平下,科 (三)地理属性异质性分析
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 1% 的置信区间上 表 8 即为在地理属性异质性下科技创新对收
显著为正。 这与前文理论相符合,即随着人力资 入不平等的影响回归结果。结果表明,东部省份
·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