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1902
P. 16
第 34 卷摇 第 2 期 郭摇 晨, 张卫东, 朱世卡: 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以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机 够保障经济发展效率,但却恶化了社会公平。 这
制作为研究内容,理论方面,基于 Solow 经济增长 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三是影响收入不平
理论构建数理模型,从企业自主发展与政府主导 等的 社 会 因 素。 国 内 外 学 者 从 出 口 [19] 、 劳 动
干预两个维度出发,基于资源再配置视角进行归 力 [20] 、人口老龄化 [21] 等多个方面研究对收入不
纳分析。 实证方面,选择 2008 年、2010—2013 年 平等的影响。 鲜有关于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影
和 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 以下简称 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所以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内
CGSS),采用非参数法计算省级收入不平等程度, 容。 本文认为现有相关研究可从两方面改进:一
并将不平等指标与省级面板数据匹配,进行实证 是以往文献多集中于科技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升
检验。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科技创新对当 级、高端人才激励等中介机制,进而推动收入不平
下中国社会“公平冶的影响及原因,从而为解决中 等加剧,研究主要基于企业自主发展下科技创新
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冶建言献策。 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忽略了政府主导干预下,采
一、相关文献综述 用扶持科技创新产业政策等方式,进行资源再配
以往学者关于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置下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二是以往文
[1] [22] [23]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如 Cantwell 研究认为美 献多采用城乡收入差距 与省际间收入差距
国、欧洲以及日本企业间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本 作为因变量,不同于学术界主流收入不平等指标,
与科技创新,所以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国际企业的 因此相关研究只局限于讨论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问
竞争优势。 唐未兵等 [10] 基于 1996—2011 年 28 题,无法研究分析社会与区域内收入不平等现象。
个地区面板数据实证估计认为,虽然科技创新对 综上,本文将兼顾经济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研究
经济集约化发展无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在强化 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FDI 溢出效用与技术引进后,科技创新就能够促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四点:第一,首篇兼顾
进区 域 经 济 集 约 化 发 展。 庞 瑞 芝 等 [11] 采 用 企业自主发展与政府主导干预两个维度,研究科
2009—2012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技 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文章,并
成果转化率作为关键因素,决定了科技创新能否 归纳出两大中介机制,更加全面系统评估科技创
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文献,以往关于科技创新对 新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及原因。 第二,基于 Solow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效 内生增长理论构造数理模型,实现客观评估科技
率维度,普遍认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维 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第三,首
度的增长,鲜有关于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公平冶 次实证评估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作用
影响的研究。 而以收入不平等为代表的社会公平 机制,有效检验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保证了本文
程度,导致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12] 结论与政策建议的效度与信度。 第四,在以往收
已有文献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主要分为三 入不平等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多种主流
类:一是对收入不平等指标的测算。 如 Deininger 收入不平等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估计,强化了实
[13]
& Squire 运用新的数据集进行测算,发现经济 证估计结论的稳健性。
[14] 和 二、理论分析
增长与收入不平等没有显著关系。 Soltow
[15] 分别测算了美国不同历史时期收入不 当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地政府以产
Stelzner
平等程度,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是收入不平等 业政策作为重要抓手,实现资源再配置,进而推动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 Rodgers [16] 基于跨国数 科技创新发展 [24] 。 因此本文理论分析将结合中
据,实证发现收入不平等能够提高死亡率。 杨俊 国现实,基于产业政策下的资源再配置视角,从企
等 [17]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研究发现教育不平等的 业自主发展和政府主导干预两个维度,进行影响
改善无法降低收入不平等,但收入不平等的上升 及作用机制研究。
将恶化教育不平等。 何其春 [18] 基于企业家创新 (一)两企业两部门模型
动力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能够促 假设经济体中存在两个企业,每个企业均存在
进经济发展。 以往文献表明,收入不平等虽然能 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且企业 1 科技创新水平以及
·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