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 - page 22
第
30
卷
摇
第
6
期
郑江淮
:
收敛性与异质性
:
服务业发展趋势
从制造业部门来看
,
技术变迁将转向于节约劳动
力使用的技术创新和机器设备投资上
。
不仅如
此
,
此时如果高技能劳动力在上一阶段供给相对
过剩
,
其相对工资降低到一定的水平
,
将使企业更
有激励转向技能偏向型技术变迁
。
[17]
高技能劳动
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逐步增加
,
新增人
口和现有劳动力的教育投资将持续增长
,
涉及劳
动力技能教育的相关服务业将相应兴起
。
从企业
组织变迁角度看
,
由于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
动力的联合生产效率不高
,
二者倾向于在各自独
立的组织中运行
[17]
,
工厂制中大规模生产所需要
的层级制变得逐步扁平化
,
高技能劳动力密集投
入的活动逐步独立
,
甚至外部化
,
催生了高级生产
服务企业的兴起
。
从农业来看
,
农业部门之所以有剩余劳动力
向非农部门转移阶段
,
带来产业结构变化
,
基于生
产率的角度
,
无非有来自两个方面的动力
,
一是非
农部门中投资特定性的技术变迁带来的资本积累
以及相应的生产率提高
,
高于农业部门
,
对农业劳
动力转移形成了一种
“
拉力
冶;
二是农业部门投资
特定性的技术变迁
(
或技能偏向型技术变迁
)
带
来的生产率提高所产生的
“
推力
冶。
对发达国家
(
英美德法等国
)
和新型工业化国家
(
日韩
)
共计
11
个国家
1840—2000
年农业与非农部门就业变
化的研究表明
,
这些国家的农业在产业结构变化
过程普遍存在
“
先拉后推
冶
的特征
。
[18]
从服务业来看
,
服务业作为劳动力就业的蓄
水池
,
既被动地吸收农业与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后
被挤出的劳动力
,
也主动地利用市场化和新技术
,
从其他部门既定的劳动力存量中吸引部分劳动力
转移过来
,
以及在新增的劳动力流量中分流部分
劳动力进入服务业
。
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取决于其劳动生产率的进步程度
。
事实上
,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只是在统计
意义上受制于劳动力就业规模和服务业价格变动
的增长
。
如果服务业对知识密集型劳动力使用程
度提高
,
对信息技术及其装备使用密集度提高
,
使
得服务业产出增长率能够高于就业规模的增长
,
那么就会出现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局面
。
但是要注
意到
,
即使服务业技术变迁发生变化
,
其劳动生产
率增长也有可能增长缓慢
。
这是因为服务业内部
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着不平衡增
长
。
如果服务价格因竞争程度加剧而下降
,
在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增加值的增长率
。
此外
,
服务业
实际产出的增长与高技能劳动力投入有关
。
如果
相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制造业
、
农业部门
的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
,
服务业中高技能劳动力
工资不断上升
,
那么这些类型的服务业将与制造
业
、
农业展开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竞争
,
其结果可能
是服务业中高技能劳动力份额上升
。
服务业由此
成为真正的经济增长引擎
。
总之
,
通过对技术变迁引起劳动力配置变化
的分析
,
对于服务业兴起和发展可以总结如下
:
技
术变迁将引致劳动力从生产率提升的制造业和农
业中转移出来
,
进入服务业
;
服务业对新技术的吸
收
、
运用与自身的技术创新
,
将引发高技能劳动力
在部门内和部门间再配置
,
服务业内部生产率出
现不平衡增长
,
使得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增长
、
结构
分化的特征
。
各国或地区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吸
收能力上的差异
、
在行业分布上的差异及由此导
致的生产率差异
,
将最终导致各国或地区服务业
发展进程和结构变化产生显著的差异
。
(
二
)
市场增进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一般来说
,
新技术的兴起和采用在同一部门
内不同企业之间
、
在不同部门之间引起的生产率
会呈现出非齐次变化
,
在市场上会引起部门内
、
部
门间企业产品价格和工资的相对变化
,
通过产品
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
,
引发资本和
劳动力在部门内
、
部门间再配置
,
并引发低效率企
业寻求产品市场管制和高效率企业利用垄断势力
维持其特殊利益
,
进一步间接地影响到新技术在
部门内和部门间的应用和扩散程度
,
导致规模不
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
但是这种产品市场管
制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变成不适当管制
,
如管制
者被一些特殊利益集团俘获
,
出现政府失灵
。
从
服务业领域管制来看
,Baily et al. (1993)
[19]
揭示
出
,1990
年之前德国
、
英国的银行业生产率落后
于美国是由于受管制程度较高所致
;
日本
、
法国零
售业规模偏小也与进入管制程度较高有关
;
德国
、
英国和日本的国有化程度高是造成电信业生产率
明显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
。
从企业纵向边界来看
,
随着服务业管制放松
,
那些密集使用服务的制造业企业可能会因为服务
业企业采用新技术
,
如
ICT
技术
,
而获得较低的服
·71·
1...,12,13,14,15,16,17,18,19,20,21
23,24,25,26,27,28,29,30,3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