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P. 90
第 ሉ࿋ 卷 第 期 陈雪娟ᖈ 余向华᧙ 改革进程中的国有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分布演变
现倒 Ј 型ᖈ即低ܜ高分位点溢价相对较小ᖈ尤其高 资本ᖈ因而整体而言国有部门工资在各个分位点
分位点ᖈ而中间分位上的溢价则更大ᤙ 此时ᖈ总体 上都呈现为折价ᖈ越高分位点折价率越高ᤙ 改革
溢价趋势也由部门溢价趋势主导ᖈ呈现出分位点 中期ᖈ而国企改革中分流者是被动下岗ᖈ这部分下
上的倒 Ј 型分布ᤙ 岗者是改革中的弱势群体ᖈ非国有部门被动吸纳
图 ϕሉ 可以看到ᖈ伴随劳动力市场的渐趋完 了这部分下岗者ᖈ这就使得部门工资差异的分布
善ᖈ在 Ԧԗϕ 年ᖈ部门工资差异出现了较明显的变 出现部分折价和部分溢价ᤙ 而现阶段国有部门工
化ᤙ 首先国有部门在各分位点的工资总体差异虽 资溢价ᖈ普遍存在于各分位点上ᖈ不过高分点的溢
然还都表现为溢价ᖈ但溢价率较之上一个样本年 价率低于低分位点的ᖈ而且ᖈ甚至部分高分位点又
度 Ԧԗԗࣷ 年有所下降ᖈ尤其高分位点溢价率下降更 转为了微弱的部门折价ᖈ而人力资本导致的特征
多ᤙ 其次ᖈ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更 差异已逐渐占据了部门工资差异的主体ᤙ
大程度上来源于个体特征差异ᖈ且这种特征差异 部门工资差异的这种变化所展现的明显的改
在各个分位点上都非常稳定ᖈ差别不大ᖈ这对应着 革阶段性ᖈ与改革进程中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
的是国有部门吸收的就业个体有着更高的人力资 在人力资源配置政策机制ܜ工资分配总体原则与
本水平ᤙ 换言之ᖈ进入国有部门就业的人力资本 工资微观形成机制等体制机制变革的不同步是密
门槛在各个分位点上都在稳定提高ᖈ形成了新的 切关联的ᤙ 虽然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的
壁垒分割ᖈ这也隐含着国有部门可能存在普遍的 成就ᖈ但从劳动力市场来看ᖈ国有部门的改革从工
劳动力过度教育引发的资源错配问题ᤙ 最后ᖈ国 资决定机制的角度ᖈ并未实现较为充分的市场化
有部门工资溢价在总工资差异中所占的比重下 转向ᖈ政策和体制变迁依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部
降ᖈ但由于特征差异相对比较稳定ᖈ因此ᖈ工资差 门工资差异的演变走向ᤙ 在改革初期ᖈ先行市场
异的在分位上的分布趋势主要还是由部门差异引 化的非国有部门就业者率先获得了改革红利对应
起ᖈ但溢折价所反应的部门工资差异出现了较大 的工资溢价ᖈ而处于制度分割之下ܜ市场化改革滞
变化ᖈ一是各分位点都下降ᖈ第二是在 ԗ Ꭲ 分位点 后的国有部门就业者则普遍遭遇工资折价ᤙ 而随
左右ᖈ又转而变为了折价ᖈ这表明ᖈ此时国有部门 着整个改革进程中市场化程度的提升ᖈ国有部门
就业对于高收入能力者而言又开始失去了吸引 的工资决定机制也逐渐盘活ᖈ在逐渐与市场接轨
力ᖈ只是因为国有部门吸纳的劳动力具有人力资 的同时ᖈ又通过部门分割保留了一定的体制资源
本等方面的特征优势因而总体上还体现为工资 优势 ᖈ这就使得在改革中不仅逐步扭转了改革
溢价ᤙ 初期的折价状况ᖈ而且逐渐在大多数阶层形成并
五尧结论与启示 维持了稳定的部门溢价ᖈ这种较普遍的国有部门
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进程中ᖈ由于国有部门 工资溢价ᖈ一方面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门槛等进
与社会主义体制的特殊关联性ᖈ面对市场经济条 入壁垒来实现ᖈ从而表现为看似公平的人力资本
件下同工同酬的基本要求ᖈ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 等特征差异ଟ另一方面ᖈ还可能引起进入激励提
间的工资差异ᖈ对改革的效率与公平性都有着非 高ᖈ导致国有部门劳动力存在较普遍的过度教育
常明显的体现ᤙ 本文研究表明ᖈ这种差异在改革 问题ᖈ其人力资本与岗位技能需求可能存在较大
开放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ᖈ总体来看ᖈ中国 规模错配ᖈ并造成部门内部冗员和用工上的寻租ᖈ
的部门工资差异分布的演变格局基本与利益导向 引发公平和效率等问题ᤙ
下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对应ᖈ而在剔除特征因素导 本文的研究为认识部门工资差异问题提供了
致的差异之后ᖈ由部门分割引发的体制性差异ᖈ尽 具有结构性的且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和启示ᤙ
管总体上存在溢价的趋势ᖈ但在不同时期ܜ对于不 说明了在国有部门这种更有必要也更有利于更好
同收入阶层的劳动力而言ᖈ也依然是溢价折价并 地发挥政府作用的领域ᖈ也同样需要更好地发挥
存的ᖈ而不是单向的ᤙ 改革早期ᖈ国有部门技术管 市场在其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ᤙ 而为
理人才主动向非国有部门流动ᖈ为非国有部门的 化解部门工资差异及其引发的问题ᖈ从改革方向
发展ᖈ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兴起贡献了重要的人力 来看ᖈ在规范国有部门工资分配制度的同时ᖈ关键
ኰ आ 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