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P. 25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2019 年摇 第 5 期


   时间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环节。 有研究表明,                         承接发达国家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环节的
   新的国际分工使得国际分工出现了两极分化现                            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产业链须向高端延伸或培育
   象:一方面使得处在分工较低环节的资产专用性                           出新兴产业。      [10]  在这一过程中,即使信息技术革
   弱化为通用性,劳动横向差别减少,导致其分工环                          命都难以阻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用高端产
   节“进入壁垒冶很低,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国                          品交换足够的自身所需的中低端产品,而是必须
   际分工的主要通道。 另一方面,使得处在分工较                          依靠虚拟资产吸收境外美元,进而导致经济虚拟
   高环节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得到强化,劳动差                           化和失衡。     [10] 目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形
   别扩大,并日益凸显出分工中专业化知识的重要                           成了新的“中心—外围冶格局,看似对发达国家有
                                   [7]  可见,新国      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其实,这是一种对双方都
   性,提高了分工环节的“进入壁垒冶。
   际分工加剧了按照资源禀赋参与全球经济增值活                           不利的局面。 这是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
   动的程度,各个国家或地区因比较优势不同形成                           国家的产业被牢牢地锁定在了产业链的低端,难
   了一种差序化的等级体系:发达国家更多地占有                           以实现理想的工业化进程;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
   着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                         些国家稳居产业链的高端,占据着竞争优势,然而
   以及品牌和销售渠道等高增值环节;发展中国家                           却失去了实体经济,不得已而去发展虚拟经济,这
   则更多地处于外围零部件生产、模块化生产或组                           样长此以往,国内经济是难以形成合理的国民经
                       [8]  正因为这种低端锁定主             济体系。 为此,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动机调
   装加工等地增值环节。
   要是由廉价生产要素促成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红                           整现有的产业链格局,以求各自国民经济的可持
   利消失、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时候,这                          续发展。 这样,双方都希望通过降低世界经济的
   些廉价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9]  。  增速,把优质资源从现实的经济体系中抽出来,培
   处于产业链、价值链最低端产业的竞争优势也会                           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组合,从而摆脱既有格局的
   随之消失,刚刚启动的工业化进程也将归零,这是                          限制,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经济
   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事实。 要想避免                          增长速度下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不利局面的出现,就要未雨绸缪,降低低端产                              (三)改革视角:经济发展环境转换,催生改
   业的增长速度,将优质的生产要素投向相对高端                           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的产业,培育这些产业向高端逐渐发展,实现产业                              2012 年我国人口红利开始消失             [11] ,2013 年
   链、价值链的升级。                                       国民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2014 年中央经济
       2郾 新“中心—外围冶发展模式亟待突破                         工作会议对我国面临的新经济形势与环境做出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在世界的范围                         准确评估。 会议认为,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
   内已经实现了产业链的重组,这种新形成的产业                           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
   链具有不同以往的特征。 有关研究表明,发达国                          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
   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越来越多,从发展中                           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
   国家进口的产品线越来越长,而发展中国家从发                           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 30 多
                                [9]  以美国为代表
   达国家进口的产品线越来越短;                                  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
   的发达国家依靠流动性刺激消费,以我国为代表                           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
   的新型经济体依靠出口消化产能,形成了新的                            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
   “中心—外围冶模式。 “主导冶 与“挤压冶 是理解新                      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
   的“中心—外围冶格局的关键。 一方面,以美国为                         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
   代表的“中心国家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                          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

   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 而“外围国家冶生产什么、                         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
   产品卖到哪里去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很大                           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
   程度上是由“中心国家冶 主导的。 另一方面,“外                        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
   围国家冶对“中心国家冶 形成挤压,发展中国家在                         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来看,过去

    · 2 0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