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P. 10

第 33 卷摇 第 6 期                 张摇 杰: 首都高精尖产业体系与减量发展

   忧,就情有可原。 然而,如果一味强调“双控三红                         定位:一是实施知识创新中心计划,建设全球原始
   线冶会从根本上束缚甚至阻碍首都经济发展的机                           创新策源地;二是实施技术创新跨域工程,建成国

   会和空间,或者仅仅局限或沉溺于“双控三红线冶                          家创新驱动先行区。 具体来看,既要瞄准全球科
   强制约束下的首都发展空间不足甚至无法发展的                           技创新发展的前沿,在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
   狭隘思维,实质上是对首都发展要义以及减量发                           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等方面,取得
   展重大战略内涵的认知误区。 要密切关注的客观                          全球相对领先地位,也要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
   规律是,在信息经济、智能制造、集成创新等主导                          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等方面,取得全国引领示范
   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生产制造模式发生结构性                           效果。 既要在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主动承担和实
   变化的特定情形下,不同产业对人口资源、土地资                          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
   源、科技创新资源、营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内在                          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关键短板
   需求,也在出现结构性的变化特征。 最为引人瞩                          方面,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和突破,也要在重大创新
   目的变化特征是,以信息经济、智能制造、集成创                          成果的产业化以及主动发展高精尖产业等方面获
   新等主导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生产制造模式,                           得具体切实成效。 这就容易造成一个重要认知误
   对土地资源和简单劳动力要素的需求弹性正在大                           区,即首都北京所打造的全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
   幅度降低,而对科技创新、高端人力资源、金融资                          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可以与在首都北京发展高
   源、营商环境、市场机制活力等高端要素资源的需                          精尖产业体系特别是高精尖制造业体系完全脱离
   求弹性正在快速提高。 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正在发                          和割裂开来。 换而言之,就是认为首都北京的全
   生排斥简单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根本性结构性变                           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落实
   化,从而越来越呈现出环境友好型、生态兼容型的                          和推进,可以不借助或不依附于本地区内任何形
   新型发展模式。 有鉴于此,需要正确认识到的是,                         式的制造业体系,来实现单独式或孤立式的发展
   首都减量发展中的“双控三红线冶,并不会束缚或                          壮大的空间和机会。 在这种狭隘思维甚至认知误
   限制类似科技创新、高端人力资本、金融资源、文                          区的引导下,北京的制造业规模发生了急剧收缩
   化资源、高端营商环境资源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                           的重要现象:2018 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占 GDP
   力,更不会制约或阻碍以智能制造、信息经济、集                          的比重只有 14郾 29% ;剔除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
   成创新等为主的高精尖产业体系的增长空间                      [5]  。  类型的工业企业以及总部经济之后,北京制造业
   相反,首都在实施减量发展中,主动全面实施的                           增加值占 GDP 的真实比重已经低于 8% 。 然而,
   “腾笼换鸟冶、清理清退“散乱污冶企业和工业大院                         无论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以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等一系列                           教训还是上海、深圳等国内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事
   重大政策举措,通过清理去除原有要素和企业的                           实均表明,即便是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主的
   生存空间,可以进一步为科技创新、高端人力资                           科技创新中心,也无法完全脱离和割裂对与创新
   本、金融资源、文化资源、营商环境资源等高端要                          研究相契合的制造业体系的各种信息流的内在需

   素的引进和集聚,释放新的集聚空间和发展机会,                          求,包括技术创新信息流、人才交流信息流、中试
   从而为首都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独特的发展                           需求信息流、生产工艺需求信息流、产业化需求信

   条件和制度保障。                                        息流以及生产设备需求信息流等。 而且,一个重
       第三,需要高度清醒认识的重要规律是,首都                        要的特征是,越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端制造
   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                            业中,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原始创新和制
   位,与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和互为决                           造体系的相契合性、相互融合性以及不可分割性
   定的,并不完全具备地理区位上的可分割性以及                           越来越凸显,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源链的融合性、
   相互隔离性。 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                          协同性和系统性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                   [2] 。 美国
   中心,是赋予首都北京与高质量发展最为密切相                           等发达国家强调的制造业回归或重振制造业,在
   关的经济战略定位。 与上海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                          一定程度上就是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和制造业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有所不同,北京的战略                           体系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分离性,担心中国凭借自

                                                                                         · 5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