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P. 9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2020 年摇 第 2 期

       3郾 我国宏观经济双重风险并存                             去,我国长时期的宏观经济失衡,特别是从 1978
       无论是宏观经济三期叠加,还是微观经济三                         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20
   大结构性矛盾的凸显,都表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                           多年的宏观经济失衡,都只存在着一重风险:需求
   后,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新矛盾。 这些矛盾                          膨胀。 通货膨胀也是由需求拉动的。 国内出现过
   体现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双重风险并存。                          三次大抢购:第一次在 1985 年,通货膨胀率为
   一方面,国内需求疲软,特别体现在内需不足。 在                         9郾 3% ;第二次在 1988 年,通货膨胀率为 18郾 8% ;
   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总需求疲软导致经                           第三次在 1994 年,通货膨胀率为 24郾 1% 。 为了
   济下行的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生产成本上                          解决当时的通货膨胀,政府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
   升,特别是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带来的成本                           和货币政策,收紧银根,紧缩财政,把流通中的购
   推动型通货膨胀风险。                                      买力管住,以防止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
       这种双重风险并存,也叫做滞胀。 在 20 世纪                         从 1997 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一直到
   60—7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就是由                        2010 年年底,我国的宏观经济只存在一重风险,
   需求疲软和市场萧条带来的经济萧条、经济衰退                           即需求疲软。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政

   和经济停滞,其伴随的社会问题就是高失业率。                           府对世界有一个庄严的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这
   胀就是由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特别体现在生                           就意味着,为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我国放弃了部分
   产要素成本的大幅度系统性提升。 生产要素是上                          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需求
   游投入品,它的价格上涨会带动中下游产品成本                           不足,净出口减少,因而总需求疲软。 到 1998 年
   的普遍上升,形成全社会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 月底,我国政府提出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目前,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比较大。 生                        稳健的货币政策,放弃了坚守将近 20 年之久的长
   产要素价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                           期紧缩宏观政策。 面对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
   动力成本的提高。 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社会福利                          发,提出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
   和社会保障越来越高,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我国人                          的货币政策。 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两个手段全
   口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是土地和自然资源                          面扩大内需,推出了著名的“10 + 4冶,10 万亿的信
   要素价格提高。 过去,我国经济规模小,土地、自                         贷追加,4 万亿的财政支出,强力刺激经济,取得
   然资源、能源、动力和原材料等都相对便宜,但现                          了反危机的明显效果。
   在,我国经济规模大,这些上游生产要素越来越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贵,进而会影响下游产品的成本。 三是技术进步                              1郾 警惕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冶
   的成本提高。 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涉及的主要                              “中等收入陷阱冶 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
   是核心技术。 但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                          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 GDP 在 4 000 美元 ~
   的自主研发风险大,投入大。 四是生态环境的治                          12 700 美元的阶段)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
   理成本提高。 任何经济发展都是在生态环境承载                          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
   下进行的,粗放式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不                          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3] 。 据世界银行
   能只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生态环境的治                          的统计数据,全球 70 个高收入国家平均用了 12
   理成本也会转化为国民经济的生产成本。                              年 4 个月从上中等收入跨越到高收入国家行列,
       需求疲软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转化成社会                         其中 20 个国家的人口超一千万。 这样的大国经
   矛盾就是失业。 过去的高失业主要是体力劳动者                          济体在前期克服贫困速度慢,但只要经济起飞,越
   失业,但在新常态下出现高失业,就不再是一般的                          到后期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强。
   体力劳动者失业,不再是总量性的高失业,而是结                              拉丁美洲的十几个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
   构性的高失业。 高失业主要存在于中专生、大学                          达到了上中等收入水平,然而直至半个世纪后的
   生,包括研究生当中。 他们接受的高等教育知识结                         今天,他们仍未跻身高收入国家之列。 东南亚的

   构、技能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构出现摩擦。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在 20 世纪
       既有经济下行的风险,又有成本推动的风险,                        80 年代也已达到上中等收入水平,然而 30 年后
   双重风险并存就使我国的宏观政策非常棘手。 过                          它们依旧处于中等收入水平。 西亚、北非的一些

    · 4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