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P. 56

第 35 卷摇 第 3 期摇 摇 摇 摇 摇 司增绰, 周坤, 王世进: 中国批发和零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


   析了各经济体在国际分散化生产工序中的位置,                           性和均衡性;二是一个经济体在遇到突发事件
   并概括了制造业在国际分散化生产工序中位置演                           (比如传染疫情、贸易禁运、港口和航空停运等)
   变的机理。 董有德、唐云龙           [12] 运用产业上游度测           时,与国外的物资流通往往会被切断或受到阻碍,
   度方法测算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在整个产业链                           这种经济状态与封闭经济体系很相似。 借鉴 Fal鄄
   上的准确位置,认为中国的优势产业一直是产业                           ly  [3]  和 Antr伽s et al.  [4]  的产业上游度测度理论以

   上游度处于 2 ~ 4 的中游产业。                              及司增绰     [13]  对产业上游度测算方法的梳理,封闭
       产业上游度测度方法是定量研究产业上下游                         经济中各产业的上游度计算公式如下:
   关系的较好理论,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方法能够                                          U = [I - R]  - 1 1        (1)
                                                                    i
   更加准确科学地测算产业在产业链上的准确位                                其中,U 表示产业 i 的上游度向量,R 表示以
                                                              i
   置,可以弥补长期以来仅能定性地判断各个产业                           a Y / Y 为第(i,j)项元素的矩阵,1 表示元素都为
                                                      j
                                                    ij
                                                         i
   在产业链上的相对位置的不足。 上述文献运用产                          1 的列向量。 a 是产业 j 的 1 单位产出中产业 i
                                                                 ij
   业上游度测算方法,研究了细分产业的产业上游                           中间产品的投入比例;Y 和 Y 分别是产业 j 和产
                                                                         j
                                                                             i
   度、大类产业的产业上游度、国家层面的产业上游                          业 i 的总产出。 a Y / Y 可以根据投入产出表的
                                                                   ij
                                                                        i
                                                                     j
   度、进出口产品生产产业的产业上游度等问题,使                          数据计算得到。 为便于理解,该公式未考虑存货
   人们能够从数量上准确和科学地认识不同层面的                           的影响。
   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 通过对产业的上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产业上游度测度方法中
   游度属性的研究,能够使人们比较清楚地认识本                           包含一个特别基数,即任意两个生产阶段间的距
   国或本地区的产业在全球生产分工中的位置,了                           离均被假设为 1。 如果某产业的上游度高(低),
   解本国或本地区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竞争优                           说明该产业在产业链上离中间投入端较近(远),
   势。 分析国内外产业上游度理论及其运用的文献                          离最终需求端较远(近);如果某产业的上游度是
   可以看出,整体来讲,研究文献还相对较少,运用                          1,则说明该产业直接被用来作为最终需求。 封闭
   产业上游度理论研究具体行业的产业上游度性质                           经济中的产业上游度刻画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产
   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业分工情况。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上述文献基础上                              2郾 开放经济体系中产业上游度的测算方法
   的,这些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应用                               在产业上游度测算理论中,开放经济体系是
   借鉴。 相比已有研究文献,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体                          指一个经济体存在着产品(或服务) 进出口的经
   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方法测                           济系统。 其经济现实意义是:若一个经济体某一
   度批发和零售业的产业上游度,定量研究了其在                           产业的产品(或服务) 除了满足自身对中间投入
   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及分工地位;二是分析                           品和最终消费品需求外,仍然存在着剩余产品,可
   了在受到跨国流通业迅猛冲击的状况下,在电商                           以通过出口剩余产品来满足其他经济体的上述两
   化“脱实向虚冶的背景中,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服务                          种需求,这样该产业就可以嵌入全球产业链,参与

   于产业生产环节和生产过程能力的现实表现。                            全球产业分工网络;反之,也可以通过进口产品
       三、产业上游度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或服务),来满足经济体对其中间投入品需求和
       (一)产业上游度测算方法                                最终消费品的需求。 通过产品(或服务)进口,该
       1郾 封闭经济体系中产业上游度的测算方法                        产业也会嵌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网
       在产业上游度测算理论中,所谓封闭经济体                         络。
   系,是假设没有产品(或服务)进出口情况的经济                              在测算开放经济中的产业上游度时,需要考
   系统。 封闭经济体系假设是问题研究的基准,是                          虑产业 的 进 出 口 和 存 货 情 况。 借 鉴 Antr伽s et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是研究开放经济体系的参                           al.  [4]  的算法,开放经济体系中国内产业 i 的总产
   照与比较对象。 其经济现实意义还在于:一是通                          出 Y 可以表示为:
                                                       i
   过对封闭经济体系中产业上游度的测度,可以观                                                 n
                                                        Y = F + Z = F + 移 a Y + X - M + I (2)
   察这一经济体系内部产业系统各产业发展的协调                                 i   i   i   i  j = 1  ij  j  i  i  i

                                                                                        · 5 1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