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姚战琪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06)

摘 要:自主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1997—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因此,中国应继续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围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服务贸易;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贸易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2009年3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至202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覆盖北京、湖北、上海、广东等21个省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不断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了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服务业的高水平开放为重要路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出口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助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则能够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推动出口企业从低端制造向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变。由此,亟待回答的问题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是否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以及可能会通过哪些渠道影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政策效应,以及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空间效应,推动经济转向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进而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献有三类。一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测算研究。有学者界定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如夏杰长等[1]明确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的三个维度,即充分发挥“创新”“改革”“开放”三轮驱动力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形成服务经济领域的中国理论体系,明确规划服务贸易领域高水平发展的任务和核心目标。还有学者使用熵值法或TOPSIS方法测算了制造业[2]、流通业[3]、公共文化服务[4]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但尚没有使用上述方法测算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二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给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中国服务贸易仍存在竞争力较弱、新兴领域缺乏核心技术、深入合作存在不确定性等突出问题[5]。朱福林[6]也指出,中国存在基础设施质量相对落后、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度不高、数字服务贸易国际话语权不强、众多非关税壁垒导致数字服务业开放度不足等问题,这些是制约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王绍媛、杨础瑞[7]认为,新基建可通过供给侧、需求侧、自身和市场等渠道共同推动服务贸易均衡、融合、高质量发展。三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经济效应研究。例如:郭金花等[8]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增加;雷红锋[9]指出,创新型城市建设不但能降低试点城市的碳排放,也抑制了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张博等[10]发现,创新驱动政策能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并且能通过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降低企业税负和交易成本间接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

总体来说,已有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没有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作为政策冲击来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缺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影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经验研究。二是缺乏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影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为:第一,使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二,发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影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指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和创新的发展路径。企业自主创新不但能提升净出口率指数和比较优势指数,也会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生正向影响,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董也琳[11]指出,生产性服务进口有利于中国技术创新,因为生产性服务进口会带来很强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高技术行业通过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大于中、低技术行业,进口国可以通过学习和消化吸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够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进而促进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通常也会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启动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而促进服务贸易企业提升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增加创新产出,并通过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组织开展合作等方式,推动跨国服务贸易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进程。据此,本文提出假说1。

假说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技术创新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而坚持创新驱动能够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首先,技术创新能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会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新技术,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加快服务贸易流程,大大提升服务贸易效率,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进而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次,企业通过培养和引进服务贸易领域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最后,中国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取并模仿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创新活动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高达74%,而美国互联网渗透率增长缓慢[12]。随着中国各行业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快速提升,以及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中国企业总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假说2。

假说2:技术创新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产业结构升级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学者们不但研究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条件,也研究了政府创新补贴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认为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13],政府创新补贴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强度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转型升级[14]。具体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可以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是能够加速传统产业向高科技、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人才和创新支撑,提高新兴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和高级化方向转变;三是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市场份额,推动企业向创新型、技术密集型、服务型、品质导向型方向转型[15]。第二,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会促使贸易领域不断扩大,促进贸易方式不断多元化[16],进而使服务贸易新领域得以不断拓展。而且,产业结构升级还会促进服务贸易结构由传统服务贸易向跨境服务贸易转变,实现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此外,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出口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也能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据此,本文提出假说3。

假说3:产业结构升级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本文以199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及西藏)为研究对象。服务业进出口额、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数据来自《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互联网普及率、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申请量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相关资料来自中国政府网。数据处理使用Stata 16.0软件。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Highq),以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衡量。本文构建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见表1)。其中,服务贸易资源消耗率=(运输贸易出口额+旅游贸易出口额)/(运输贸易进口额+旅游贸易进口额),服务贸易摩擦率借鉴汤婧、夏杰长[17]的方法测算,服务贸易规模借鉴姚战琪[18]的方法测算,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使用各省份ICT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测算。本文首先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正向化或负向化处理,然后基于SPSSPRO计算各项二级指标各年度的权重及得分,最后使用熵值TOPSIS法得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表1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服务业进口额贸易规模及可持服务业出口额续性服务贸易资源消耗率服务贸易摩擦率现代服务业出口占比贸易基础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传统服务贸易占比服务可贸易性服务贸易规模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政策环境是否开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是否为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解释变量

本文解释变量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Treati×Timet),反映了ti省份是否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的影响。其中,地区虚拟变量(Treat)在处理组省份为1,在控制组省份为0;时间虚拟变量(Time)根据各省份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时间赋值,在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为0,否则为1。

3.中介变量

根据理论分析,本文中介变量包括技术创新(Tech)和产业结构升级(Indu)。第一,为更好地测度技术创新,本文分别使用科学技术支出(Rdca)、创新产出(Pati)和创新能力 (Inno)来反映技术创新。其中,科学技术支出用研发资本存量占比测算,创新产出用发明专利申请量测算,创新能力用寇宗来、刘学悦[19]的城市创新力指数测算。第二,本文分别使用产业结构高级化(Ungr)、产业结构合理化(Rati)来测度产业结构升级。借鉴袁航、朱承亮[20]的方法,本文使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用三次产业比重的加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的权重分别为1、2、3)平均值测算。Ungr数值越大,说明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取得的成效越显著。本文使用泰尔指数(Theil)的倒数来度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即Rati=1/TheilRati数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越合理。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lmym分别表示某地区第m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增加值,LY分别表示某地区的就业人数和地区生产总值。

4.控制变量

本文控制了省级层面的如下变量:(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Serp),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测算;(2)信息化发展水平(Info),用互联网普及率测算;(3)创新人力资本投入(Rdper),用研发人员数量的自然对数值测算;(4)服务业结构(Mods),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测算;(5)开放程度(Fdip),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GDP的比值测算。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年份和地区固定效应。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1.合成控制法

合成控制法是双重差分法(DID方法)的延伸,克服了DID方法无法考察某一政策冲击对个体影响的局限性,能针对每个受到政策影响的处理组,寻找在各方面都与处理组相似却未受政策干预的其他地区作为控制组,从而对比政策实施后的政策效果。为了寻找最佳控制组,合成控制法对控制组进行了加权平均,合成后的新控制组更适合成为处理组的“反事实”参照组。本文选择2009—2015年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10个省份中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作为处理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在国家推进自主创新进程中的创新效率较高,本文选取这4个代表性省份作为处理组,可以更好地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不同发展基础省份影响的异质性。同期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省份的湖北、湖南、天津、四川、陕西、浙江等6个省份也会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影响,为保证分析结果的精确性,本文借鉴郑展鹏等[21]选择处理组的做法,未将上述6个省份作为处理组。在控制组选择中,本文选择的控制组既包括2016—2022年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省份的河南、山东、辽宁、福建、安徽、重庆、甘肃、新疆、江西、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份,也包括9个非试点省份。因此,控制组对象有20个,政策干预对象有4个。

2.双重差分模型

为检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干预效应,本研究构建以下DID模型。

Highqit=δ0+δ1Treati×Timet+
AControlit+εit

(2)

其中,Control为控制变量,ε为随机干扰项。

3.中介效应模型

为检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是否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式(2)基础上构建以下中介效应模型。

Medit=α0+α1Treati×Timet+
BControlit+εit

(3)

Highqit=β0+β1Treati×Timet+β2Medit+
CControlit+εit

(4)

其中,Med为中介变量。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借鉴Mackinnon et al.[22]和Sobel[23]的做法,在机制检验的第二阶段分析中加入解释变量与中介变量的交互项(Treat×Time×Med),构建如下方程继续检验。

Highqit=γ0+γ1Treati×Timet+γ2Medit+
γ3Treati×Timet×Medit+DControlit+εit

(5)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为试点省份和非试点省份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试点省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Highq)的均值大于非试点省份,表明试点省份和非试点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试点省份的SerpInfoRdperModsFdip等变量的均值都大于非试点省份,表明非试点省份在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信息化发展水平、创新人力资本投入、服务业结构、开放程度等方面与试点省份存在较大差异。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非试点省份试点省份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Highq0.1780.0810.0510.3500.5290.2060.2010.772Treat×Time0.0000.000000.2170.41401Rdca23.7541.16320.87026.14025.4940.56424.52026.490Pati9.4291.1836.25411.87111.3650.6059.80912.285Inno2.1731.110-0.3075.4304.8301.6111.9897.555Ungr5.4280.0465.3035.5725.5080.0745.3545.648Rati6.0650.6124.6767.9106.9240.9335.5428.653Serp41.5506.71528.60064.40053.21113.85034.60083.900Info0.1100.0770.0300.4630.4110.1890.1070.717Rdper23.5731.17020.87026.14025.2690.59424.52026.490Mods8.4949.4811.12050.55027.14013.46713.52043.790Fdip22.9731.70116.83325.90124.9170.83522.74826.146

(二)合成控制法实证结果与分析

1.合成控制效果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4个代表性试点省份的合成控制效果见图1。图1中垂直虚线所在位置代表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时间。

图1 合成控制效果

从图1(a)北京的合成控制效果图可看到,北京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时间为2009年。在垂直虚线的左侧,真实北京与合成北京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很接近,说明在北京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拟合效果较好。在垂直虚线的右侧,真实北京与合成北京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始偏离,真实北京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合成北京,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总体呈增加趋势。从图1(b)可看到,在2011年上海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真实上海与合成上海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保持同方向变动,表明在上海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拟合效果好。在上海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真实上海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合成上海,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总体呈增加趋势。从图1(c)、图1(d)可看到,广东和江苏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时间均为2014年。在垂直虚线的左侧,真实广东与合成广东、真实江苏与合成江苏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接近,表明在广东和江苏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拟合效果好。在垂直虚线的右侧,真实广东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合成广东,真实江苏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也高于合成江苏,而且真实广东与合成广东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真实江苏与合成江苏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总体呈增加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各试点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由此,假说1得到验证。

2.权重计算与控制组选择

使用合成控制法可以得到当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分别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省份时对应的控制组省份在各个合成省份的权重(见表3)。在北京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省份的情形下,参与合成北京的各省份中,重庆的权重最大,其他依次为安徽、贵州、吉林。在上海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省份的情形下,参与合成上海的各省份中,山东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山西,福建的权重最小。在广东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省份的情形下,参与合成广东的各省份中,山西的权重最大,其次为重庆,甘肃的权重最小。在江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省份的情形下,参与合成江苏的各省份中,云南的权重最大, 其他依次为贵州、山西、山东、海南。

表3 控制组省份在各个合成省份中的权重

合成省份参与省份权重合成省份参与省份权重重庆0.464山西0.882北京安徽0.427广东重庆0.109贵州0.072甘肃0.009吉林0.037云南0.569山东0.593贵州0.168上海山西0.237江苏山西0.156福建0.170山东0.064海南0.043

表4为相关变量的真实值与拟合值对照表。在Highq_2008(2008年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Highq_2007(2007年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Highq_2002(2002年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SerpInfoRdperModsFdip等变量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的真实值与拟合值差距很小,因此,合成的各试点省份能很好地拟合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前各试点省份的情况。

表4 相关变量的真实值与拟合值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真实值拟合值真实值拟合值真实值拟合值真实值拟合值Highq_20080.1780.1740.2300.2300.0920.1010.1710.170Highq_20070.1780.1750.2290.2290.0920.1010.1680.169Highq_20020.1720.1730.2300.2330.0990.1000.1650.168Serp68.40038.41953.05435.78244.71137.21636.47536.187Info0.2910.0900.6420.1660.5130.0630.4080.074Rdper24.55023.77625.08024.78525.70023.46725.73023.366Mods43.7905.71942.9009.90520.1609.81315.3305.730Fdip23.86322.10726.31523.94125.49122.10825.29421.855

3.政策冲击效应的时间趋势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冲击效应的时间趋势见图2。图2反映了1997—2021年真实北京与合成北京、真实上海与合成上海、真实广东与合成广东、真实江苏与合成江苏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差值随时间变动的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北京为试点省份时,与没有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情形下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相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的实施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上海、广东和江苏为试点省份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的实施也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图2 政策冲击效应的时间趋势

(三)稳健性检验

1.使用匹配权重最大样本的安慰剂检验

图3为使用匹配权重最大样本分别替代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的安慰剂检验结果。即选择一个没有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省份来代替处理组,假设该省份也设立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果该省份的真实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与合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异不大,那么就能验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分别使用参与合成北京的4个省份、参与合成上海的3个省份、参与合成广东的3个省份、参与合成江苏的5个省份中权重最大的省份进行安慰剂检验。

图3 使用匹配权重最大样本的安慰剂检验结果

可见,重庆、山东、山西、云南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后,真实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与合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走势基本相同,因此,验证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时间安慰剂检验

本文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时间由2009年提前到2003年(1997—2009年的中间年份),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时间由2011年提前到2004年(1997—2011年的中间年份),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时间由2014年提前到2006年(1997—2014年的中间年份),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时间由2014年提前到2006年(1997—2014年的中间年份),继续使用合成控制法来检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从图4可看到,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前,合成北京与真实北京、合成上海与真实上海、合成广东与真实广东、合成江苏与真实江苏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很接近,因此,假想的2003年北京、2004年上海、2006年广东、2006年江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微弱。

图4 时间安慰剂检验结果

3.稳健性检验:迭代剔除权重省份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分别为处理组时,每个处理组有20个控制组省份。北京为处理组时,控制组省份为删除湖北、上海、广东、江苏、湖南、天津、四川、陕西、浙江后的其他20个省份;上海为处理组时,控制组省份为删除湖北、北京、广东、江苏、湖南、天津、四川、陕西、浙江后的其他20个省份;广东为处理组时,控制组省份为删除湖北、上海、北京、江苏、湖南、天津、四川、陕西、浙江后的其他20个省份;江苏为处理组时,控制组省份为删除湖北、上海、广东、北京、湖南、天津、四川、陕西、浙江后的其他20个省份。基于此,迭代剔除权重地区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见图5。

图5 迭代剔除权重省份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北京为处理组时,本文逐个剔除20个控制组省份中的权重为正的省份构成新合成北京。从图5(a)可看到,逐个剔除权重为正的省份后的合成北京与完全不剔除权重省份的原合成北京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政策效果呈现一致趋势,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在北京的政策效果不会受到所使用的权重省份以及其权重的影响。类似地,上海为处理组时,逐个剔除权重为正的省份后的新合成上海与原合成上海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政策效果呈现一致趋势;广东为处理组时,逐个剔除权重为正的省份后的新合成广东与原合成广东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政策效果呈现一致趋势;江苏为处理组时,逐个剔除权重为正的省份后的新合成江苏与原合成江苏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政策效果呈现一致趋势。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在上海、广东、江苏的政策效果不会受到所使用的权重省份及其权重占比的影响。

4.稳健性检验:排列检验

本文使用排列检验方法检验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果。当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分别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估计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后所有省份受政策影响的程度,并比较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效果在所有样本中是否显著。

北京为处理组时,剔除控制组中均方百分比误差(MSPE)高于处理组2倍的17个省份,最终保留13个省份,能够提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此时只有7.69%的概率出现政策干预对象的真实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与合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出现较大差距。从图6(a)可看到,在2009年之前,北京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差距不大,但在2009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后,北京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而且北京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明显优于其他省份。类似地,上海为处理组时,剔除控制组中MSPE高于处理组2倍的11个省份,最终保留19个省份,能够提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此时只有5.26%的概率出现政策干预对象的真实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合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出现较大差距。从图6(b)可看到,在2011年之前,上海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差距不大,但在2011年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后,上海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而且上海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明显优于其他省份。广东为处理组时,剔除控制组中MSPE高于处理组2倍的11个省份,最终保留19个省份,能够提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此时只有5.26%的概率出现政策干预对象的真实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合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出现较大差距。从图6(c)可看到,在2014年之前,广东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差距不大,但在2014年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后,广东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而且广东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明显优于其他省份。江苏为处理组时,剔除控制组中MSPE高于处理组2倍的16个省份,最终保留14个省份,能够提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此时只有7.14%的概率出现政策干预对象的真实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合成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出现较大差距。从图6(d)可看到,在2014年之前,江苏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差距不大,但在2014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后,江苏和其他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而且江苏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明显优于其他省份。上述结果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各试点省份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图6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差值分布

(四)DID检验及政策净效应再测算

2009—2022年,中国共有21个省份设立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因此在本文的DID模型中,该21个省份为处理组,其他没有获批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省份为控制组。表5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影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结果。其中,列(1)、列(2)为基于式(3)的回归结果,列(3)、列(4)以Treat×Time的滞后一期(Treat×Time-1)为核心解释变量,即缓解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后,检验假说1是否成立。

表5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影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结果

(1)(2)(3)(4)Treat×Time0.060∗∗∗0.507∗∗∗(0.022)(0.135)Treat×Time-10.065∗∗∗0.471∗∗∗(0.022)(0.139)Serp0.021∗∗∗0.022∗∗∗(0.003)(0.003)Info7.089∗∗∗7.017∗∗∗(0.238)(0.242)Rdper-0.117∗∗∗-0.120∗∗∗(0.034)(0.035)Mods0.048∗∗∗0.048∗∗∗(0.002)(0.002)Fdip0.065∗∗∗0.071∗∗∗(0.022)(0.022)年份和地区固定效应是是是是常数项2.368∗∗∗1.0092.367∗∗∗0.897(0.306)(0.628)(0.306)(0.640)观测值720720720720R20.0610.8740.0590.875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列(2)中Treat×Time、列(4)中Treat×Time-1均显著且系数均为正,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假说1得到验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激发示范区内企业的创新活力,并通过引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贸易向高附加值延伸。而示范区率先尝试在服务贸易领域探索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也为跨境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大的市场机遇。同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够促进产业融合,通过加快先进ICT的普及,大力推广电子化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服务贸易的科技含量,最终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够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机制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影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继续进行机制分析。

1.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表6为技术创新机制的检验结果。列(1)的回归结果显示,Treat×Time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促进科学技术支出(Rdca)增长。列(4)将解释变量和机制变量Rdca同时放入,Treat×TimeRdca均显著且系数均为正,并且Treat×Time的系数变大,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通过增加科学技术支出间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32.03%是由科学技术支出导致的。同样地,从列(2)和列(5)可看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促进创新产出(Pati)增长,并且创新产出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通过增加创新产出间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38.18%是由创新产出导致的。从列(3)和列(6)可看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促进创新能力(Inno)提升,并且创新能力对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通过提升创新能力间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46.17%是由创新能力导致的。由此,假说2得到验证。

表6 技术创新的机制检验结果

RdcaPatiInnoHighq(1)(2)(3)(4)(5)(6)(7)(8)(9)Treat×Time0.102∗∗0.354∗∗∗0.402∗∗0.384∗∗∗0.367∗∗∗0.347∗∗∗9.557∗∗∗8.382∗∗∗0.586∗∗(0.046)(0.107)(0.174)(0.123)(0.129)(0.116)(1.779)(2.379)(0.258)Rdca1.203∗∗∗0.081∗∗∗(0.099)(0.021)Treat×Time×Rdca0.385∗∗∗(0.071)Pati0.394∗∗∗0.366∗∗∗(0.044)(0.045)Treat×Time×Pati0.802∗∗∗(0.217)Inno0.397∗∗∗0.380∗∗∗(0.025)(0.025)Treat×Time×Inno0.210∗∗∗(0.052)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年份和地区固定效应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常数项1.934∗∗∗-12.300∗∗∗-10.526∗∗∗-1.317∗∗5.866∗∗∗5.195∗∗∗0.7005.606∗∗∗5.083∗∗∗(0.217)(0.501)(0.812)(0.603)(0.813)(0.601)(0.441)(0.809)(0.595)观测值720720720720720720720720720R20.9720.8650.7500.8960.8870.9070.9980.8890.909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基于式(5)的技术创新机制检验第二阶段回归结果见表6的列(7)~列(9)。从中可看到,三重差分项Treat×Time×RdcaTreat×Time×PatiTreat×Time×Inno均显著且系数均为正,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确实通过技术创新间接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增强。由此,假说2再次得到验证。

2.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分析

与技术创新机制的检验类似,本文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机制,结果见表7。

表7 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检验结果

UngrRatiHighq(1)(2)(3)(4)(5)(6)Treat×Time0.011∗∗∗0.269∗∗∗0.461∗∗∗0.052∗∗∗2.337∗∗∗0.336∗∗∗(0.002)(0.100)(0.130)(0.013)(0.803)(0.123)Ungr6.853∗∗∗1.070∗∗∗(0.973)(0.206)Treat×Time×Ungr0.433∗∗∗(0.145)Rati0.028∗∗∗0.048∗∗∗(0.007)(0.009)Treat×Time×Rati0.051∗∗∗(0.017)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是年份和地区固定效应是是是是是是常数项4.333∗∗∗0.993∗35.390∗∗∗-1.722∗∗∗-5.241∗∗∗3.560∗∗∗(0.071)(0.527)(4.919)(0.353)(0.978)(0.406)观测值720720720720720720R20.9770.6560.8820.9990.7000.637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表7的列(1)显示,Treat×Time显著且系数为正,列(3)中Ungr显著且系数也为正,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列(2)中Treat×Time和列(4)中Rati均显著且系数均为正,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由此,假说3得到验证。

基于式(5)的产业结构升级机制检验第二阶段回归结果见表7的列(5)、列(6)。从中可看到,三重差分项Treat×Time×UngrTreat×Time×Rati均显著且系数均为正,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确实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增强。由此,假说3再次得到验证。

(六)异质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将样本按所在地区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组,并进行分组回归。表8中,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Treat×Time均显著且系数均为正,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表8 基于地区的异质性分析结果

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1)(2)(3)(4)Treat×Time0.095∗∗∗0.120∗∗∗0.030∗∗0.033∗∗(0.023)(0.027)(0.012)(0.014)控制变量否是否是年份和地区固定效应是是是是常数项0.4663.923∗∗∗3.923∗∗∗-0.894∗∗∗(0.851)(0.655)(0.655)(0.271)观测值259259461461R20.6270.4080.4450.784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进一步地,本文使用费舍尔组合检验方法进行组间系数差异检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组间系数差异检验的p值均为0,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因此,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而言,东部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更加依赖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缺乏竞争力较强的高技术产业和数字产业,网络覆盖率较低,科技人员数量不足,数字经济发展滞后,从而导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小于东部地区。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7—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第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通过增加科学技术支出、促进创新产出、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等渠道间接促进了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第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对东部地区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实施范围,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挥技术创新对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国家要制定更为明确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和功能完备的研发平台,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第三,加快研究和制定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措施,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四,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融合,通过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建设云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杰长, 王曰影, 李銮淏.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与实施路径——以浙江省为例[J]. 全球化, 2023(4): 78-89.

[2]张爱琴, 张海超.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21(19): 68-75.

[3]陈树广, 王东, 陈胜利. 中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J]. 统计与决策, 2022(13): 5-10.

[4]彭雷霆, 张璐.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 宏观质量研究, 2023(2): 90-101.

[5]李奇璘, 姚莉. 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J]. 国际贸易, 2022(2): 89-96.

[6]朱福林. 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推进路径[J]. 学术论坛, 2021(3): 113-123.

[7]王绍媛, 杨础瑞. 借力新基建驱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J]. 国际贸易, 2022(1): 88-96.

[8]郭金花, 郭檬楠, 郭淑芬. 中国创新政策试点能有效驱动企业创新吗?——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证据[J]. 产业经济研究, 2021(2): 56-70.

[9]雷红锋. 创新政策的环境效应: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和碳排放治理[J]. 税务与经济, 2023(4): 90-98.

[10]张博, 谢家智, 吴静茹. 创新驱动政策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了吗——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14): 114-122.

[11]董也琳. 生产性服务进口会抑制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吗[J]. 财贸研究, 2016(2): 47-55.

[12]HOBERG G, LI Y, PHILLIPS G M. Internet access and U.S.-China innovation competition[Z]. NBER Working Paper No. 28231, 2020.

[13]马宗国, 蒋依晓.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fsQCA方法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2): 50-59.

[14]晏艳阳, 严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 2019(6): 30-36.

[15]陈文翔, 周明生. 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外部性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7(4): 34-44.

[16]李太平, 顾宇南.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1): 78-87.

[17]汤婧, 夏杰长. 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 47-57.

[18]姚战琪. 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J]. 改革, 2021(1): 50-64.

[19]寇宗来,刘学悦. 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2017[R]. 上海: 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2017.

[20]袁航, 朱承亮.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8): 60-77.

[21]郑展鹏, 岳帅, 李敏. 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5): 34-45.

[22]MACKINNON D P, LOCKWOOD C M, HOFFMAN J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test mediation and other intervening variable effects[J]. Psychological Methods, 2002, 7(1): 83-104.

[23]SOBEL M E. 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1982,13(3): 290-312.

Impact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YAO Zhanqi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6, China)

Abstract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the path enterprises must take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data from 1997 to 202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NIIDZ) pilot project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by using the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SCM)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IIDZ pilot projects significantly dri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is driving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a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refore,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NIIDZs and expedi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uld strive to develop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 industry to facilit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Key Words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ervice trad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igital trade

doi:10.12085/j.issn.1009-6116.2024.01.001

引用格式:姚战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1):1-15.

YAO Zhanqi. Impact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J].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24,39(1):1-15.

中图分类号F752.1; 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24)01-0001-15

收稿日期:2023-08-10

作者简介:姚战琪(1971—),男,陕西眉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及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 邓 艳 责任校对 潘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