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应尽快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数字化资源成为企业新的一项生产要素,企业的经营管理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例如,企业通过ERP构建核心数字化运营平台,各个业务之间互通协作、信息共享,业务流程、人员、资产等实现数字化连接,经济活动与数据的生成、传递和应用密不可分。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督主体之一,为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变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必不可少。审计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融入审计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推动事务所的信息化建设, 2011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2016年印发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和2021年印发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21—2025年)》持续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审计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审计师人为操纵行为,保证其严格遵循审计准则执行业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但在数字世界,信息技术也带来了道德距离,即决策者对是非的认识较为复杂,将其嵌入网络空间可能陷入“道德困境”并使决策者做出不道德行为[1]。类似地,审计师也会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道德困境,做出损害审计质量的行为[2]。
目前,学者们对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审计工作开展了大量研究。一些学者发现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均会影响审计工作。例如,区块链技术对审计取证的效率和效果会产生影响,电子数据环境下审计流程、审计分析均会发生变化,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持续性监督,云计算技术对审计方法、审计过程均会产生影响[3]。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审计信息技术依赖审计准则,能通过自动化的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有效控制审计流程、减少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4-5]。此外,较多文献从理论上讨论了信息系统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一是信息系统能够从事数据统计、异常问题发现、工作底稿传递等工作,帮助审计师完成职业判断、保持审计师的职业谨慎,使审计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寻找舞弊行为线索、检查存在的重大错报等复杂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6]。二是能够为审计师提供专业知识,促进审计师专业能力提升,使审计师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发现舞弊行为、判断重大错报风险并保持职业谨慎,继而提高审计质量。三是能够提高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事务所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执业水准,有能力发现客户的问题及风险,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上述研究表明,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影响审计工作、审计风险,为审计信息系统对审计师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有关信息系统影响审计行为的实证研究较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检验企业信息系统对审计费用、审计风险影响的研究。如,邓芳等[7]发现,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审计收费也越高。Han et al.[8]发现,企业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改善内部控制,进而降低固有风险,以此减少审计风险。二是检验审计信息系统对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影响。曾昌礼等[9]利用审计信息化支出占业务总支出的比例衡量信息化水平。Gu et al.[10]使用审计信息系统投入金额衡量审计信息化,研究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这些研究提供了审计信息化水平的衡量方法,但这些方法很难排除事务所已投入大量资源,信息化却未能显著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也很难排除事务所刚开始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较大,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可能性。此外,杨扬[11]通过分析审计工作中是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衡量信息化,但实践中多数事务所还未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很难判断人工智能的作用。
可见,现有文献从审计信息技术影响审计工作,企业信息系统影响审计费用、审计风险,审计信息系统影响审计效率、审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未有文献检验审计信息系统影响审计质量的路径。基于此,本文利用调查访谈、层次分析等方法,衡量事务所的审计信息化水平,检验信息化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越能提升审计质量。提升的路径是:审计信息化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和行业专长提升了审计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四大”和未发生客户变更事务所,以及信息化程度高、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小和智慧城市中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并且,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提升。
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通过调研法,调查当下事务所信息系统的真实状况,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衡量审计信息化,实证检验了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信息系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也弥补了已有文献利用信息化支出、是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等衡量审计信息化方法的不足。(2)虽然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审计信息系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但鲜有文献讨论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质量的路径,本文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效率、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纳入同一框架开展实证研究,为审计信息系统如何影响审计质量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计算机和数据库组成的人机系统,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据的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决策等作用,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控制组织行为,帮助实现规划目标。MIS包括事务处理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知识管理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等[12]。其中,事务处理功能是MIS的基础,能够对日常往来数据汇总、分类进行常规事务处理,该功能的结构化程度高、重复性强,可以减轻业务人员的事务性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功能是MIS发展的进步,能够对传统的办公模式进行改造,拥有较强的文字、数据处理能力,并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图形、声音进行复杂处理,显著提升办公效果和效率。知识管理功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知识,即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知识处理、提炼、总结等,对提升组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大有益处。决策支持功能体现了一种更高级形式的分析功能,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技术等实现人机交互,方便人员使用。但是该功能的决策并不是完全地取代人工,而是一种支持决策,并根据用户方法和环境变化调整,体现了充分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图1 审计信息系统模型
审计信息系统属于MIS在审计领域中的应用,同样具有MIS对应的相关功能。本文通过调研发现我国事务所的审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在线办公、电子工作底稿、风险评估辅助、数据分析等系统(如图1所示)。在线办公系统主要发挥事务处理功能。该系统主要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时间分配等,可以进行审计活动的系统性工作安排,包括制成时间分配表格、更新审计师信息数据等。电子工作底稿系统主要发挥办公自动化功能。该系统既能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存储信息,也能帮助审计师查找需要的工作底稿,具有自动化记录与查找工作底稿的功能。风险评估辅助系统主要发挥知识管理功能。该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审计项目的团队专业知识,对客户特征、行业风险、国际形势等信息,以及以往内部控制缺陷等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初步风险水平。即该系统是对已知的知识进行处理,用于分析客户重大风险的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主要发挥决策支持功能、知识管理功能。该系统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审计师执行分析、重新计算等程序,完成高级查询、复杂分析等工作。即该系统利用客户信息和审计师的经验知识,帮助确定更准确的重大错报水平,辅助审计师做出更恰当的决策和风险控制策略,以保障审计效率和效果。
由前文可知,在线办公、电子工作底稿、风险评估辅助、数据分析四种系统构成了审计信息系统的整体,通过发挥其功能对审计工作提供支持。一方面,审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处理,使管理由粗变细、精确有效,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审计师释放到真正的信息管理工作中,即在信息分析、判断决策中,信息系统进行辅助和支持,充分发挥了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并同时提高审计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相较于系统的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功能,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能够更多地参与获取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程序等审计工作,四种系统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因此,信息化水平高的审计信息系统更有利于辅助审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控制审计质量。
审计信息化遵循准则执行业务,减少了审计工作中人为干预的环节,增强了审计信息来源的可信性,提高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审计意见的准确性。本文预期审计师使用信息化水平越高的审计信息系统,越能提高审计质量。在线办公系统具有事务处理功能,可以帮助事务所HR部门完成人员分配、培训等工作,也可以帮助审计师完成收发邮件、接受项目指令等基础工作。这些属于审计项目开展的辅助性工作,尚未涉及真正的审计程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电子工作底稿系统具有办公自动化功能,其作用是利用文字、数据处理功能,综合处理审计证据以生成工作底稿。该系统记录下的审计过程有迹可循,复核审计师可以依据系统记录的工作底稿进行自动化检查,及时发现工作底稿之间存在冲突的内容,并据此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复核审计师还可以调用后台痕迹数据,发现审计师是否存在篡改工作底稿的情况。但是,电子工作底稿系统多用于降低记录出错的概率,对审计师评估审计风险、应对审计风险的作用不大。即该系统还未参与审计的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三大执行程序,因而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风险评估辅助系统具有知识管理功能,可以储存客户的以往风险、行业知识、市场情况等多种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分析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缺陷,增强审计师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但该系统是对已知信息的分析,不能帮助审计师做出最终意见决策。即审计师需要在风险评估辅助系统识别可能错报风险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风险应对程序证实该风险的真实性以及是否为重大错报风险。数据分析系统具有知识管理功能与决策支持功能。知识管理功能体现在该系统运用审计程序对客户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与储存的行业数据、对手数据等进行对比,进而发现客户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决策支持功能体现在该系统可以根据审计师输入的客户信息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发现财务报表错报金额,以辅助审计师决定该错报是否属于重大错报,进而引导审计师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可见,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帮助审计师得出更准确的审计意见,减少了审计结论错误的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审计质量。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解放人力,提高效率,对组织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13-14]。类似地,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审计效率也具有提升作用。具体而言,在线办公系统具有事务处理功能,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审计师配置的准确性、缩短审计师的沟通时间,使得审计项目组织效率得到提升;电子工作底稿系统具有办公自动化功能,能够帮助复核审计师自动复核工作底稿信息的一致性,防止存在记录错误或舞弊,使得审计复核的效率得到提升;风险评估辅助系统具有知识管理功能,能够通过分析已有客户的信息,定位其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使得审计师评估风险的效率得到提升;数据分析系统具有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能够帮助审计师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并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使得审计师的决策效率得到提升。总之,不同的审计信息系统对审计工作效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整体审计效率具有提升作用。
另一方面,审计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效率的提升能够节约审计师外勤工作时间,使审计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大错报风险判断,并得出正确的审计意见,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15]。此外,审计效率的提升,使审计师能够准时出具审计报告,向客户传递事务所水平高、声誉好的信号[16],以此获得客户的信任[17]。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审计信息化通过提升审计效率来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审计师拥有的对某一行业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18]。
一方面,审计信息系统能够储存和分析行业的专有知识,并通过使用先进的分析方法来提升审计师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认识。具体而言,在线办公系统具有事务处理功能,能够提供事务所管理审计项目和审计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事务所的专业管理技能;电子工作底稿系统具有办公自动化功能,能够提供给审计师记录工作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审计师的专业记录技能;风险评估辅助系统具有知识管理功能,能够给审计师提供客户风险类型、风险强度等方面的知识,也能够给审计师提供风险评估所需要的调查、问卷等方法,有助于审计师提高风险评估专长;数据分析系统具有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能够给审计师提供用于决策的审计证据,有助于审计师更为便利地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决策,提升其数据分析专长。通过上述分析,审计信息系统具有储存专有信息、技巧的功能并提供给审计师,辅助审计师进行决策,因此能够影响审计师的行业专长。
另一方面,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形成对审计质量有提升作用。因为,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声誉有显著的提升作用[19]。在保护声誉的影响下,审计师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审计[20]。同时,行业专长的提升意味着审计师拥有更多的专有知识、专业技能,能够更准确地发现重大错报,出具正确的审计意见,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因此,审计信息系统可以提升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其经验与相关行业知识储备能够发现相关行业容易出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在下次进行相同行业审计时,准确预警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审计信息化通过提升审计师行业专长来提高审计质量。
综上所述,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越能提升审计质量(H1),影响路径包括审计效率(H2)和审计师行业专长(H3)。具体研究假设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审计信息化影响审计质量的理论模型
本文对总部设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的41家事务所使用的审计信息系统进行了调研,获取了2017—2019年有关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具体调研内容包括事务所审计信息系统名称、型号和功能等。企业层面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本文剔除了金融类、ST类企业,并删除了变量存在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7 430个观测值。同时,为了防止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进行了缩尾处理。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质量(Absda)。参考刘笑霞、李明辉[21]的研究,采用琼斯模型计算审计质量,Absda数值越小,审计质量越高。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审计信息化水平(Intellevel)。我们访谈了五位事务所的IT专家,他们所在的事务所均有IT系统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调查发现,事务所信息技术应用包括无信息技术、在线办公技术、电子工作底稿技术、风险评估辅助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本文使用Saaty[22]的层次分析法(AHP)获得每种信息技术发展程度权重①,然后计算审计信息化水平。计算公式为:其中,wi表示5种信息技术的权重;pi表示是否使用该信息技术,当使用时取1,否则取0②。Intellevel数值越高,表明审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越高。
如表1所示,专家赋予数据分析技术与风险评估辅助技术的信息化水平权重分别列第一位(权重为0.459)和第二位(权重为0.248),使用的比率分别为35.60%和22.10%。事务所使用最多的是电子工作底稿技术和在线办公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权重分别为0.148和0.091,表明信息化水平相对不高。本文样本中的事务所均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信息技术,没有无信息技术的情况。
表1 专家赋权结果表
信息技术类型无信息技术在线办公技术电子工作底稿技术风险评估辅助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权重0.0540.0910.1480.2480.459使用率11.9%65.90%71.10%22.10%35.60%
3.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包括审计效率(Auditdelay)和审计师行业专长(Spec)。审计效率(Auditdelay)的衡量参考刘笑霞、李明辉[21]的研究,用审计延迟计算,该值越小表明审计效率越高。审计师行业专长(Spec)的衡量采用市场份额法计算[23],份额越大代表事务所越具有行业专长。
4.控制变量
参考已有文献[24],选取控制变量为企业规模、事务所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企业价值、企业成长性、企业性质、上市年限、股权集中度、流动比率、审计费用变化率、非经常性损益、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设立等。本文还控制了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变量具体定义见表2。
为了验证H1,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Absdai,t=α0+α1Intelleveli,t+A′Controls+
∑Ind+∑Year+εi,t
(1)
表2 变量的定义和说明
变量类型变量符号变量名称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Absda审计质量采用琼斯模型计算解释变量Intellevel审计信息化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中介变量Auditdelay审计效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天数的自然对数Spec审计师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某一行业企业营业收入之和占同年同行业企业营业收入之和的比重Size企业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Big4事务所规模当事务所为“四大”事务所时取值为1,否则为0Cfo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除以总资产Tobinq企业价值企业市值/总资产Growth企业成长性营业收入增长率Soe企业性质国有企业取值为1,反之为0Age上市年限企业上市天数/365控制变量Top10股权集中度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Liquid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Feer审计费用变化率上年审计费用/当年审计费用Absei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Boardsize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Indirector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人数Ac审计委员会设立设立审计委员会取值为1,否则为0Year年度固定效应年度虚拟变量Ind行业固定效应行业虚拟变量
其中,i为企业,t为年份,Controls是相关控制变量,ε为残差项。
为了验证H2和H3,借鉴已有研究[25],本文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Auditdelayi,t\Speci,t=β0+β1Intelleveli,t+
B′Controls+∑Ind+∑Year+εi,t
(2)
Absdai,t=γ0+γ1Intelleveli,t+γ2Auditdelayi,t\Speci,t+
C′Controls+∑Ind+∑Year+εi,t
(3)
表3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3可知,审计质量(Absda)的均值为0.058,最大值为0.327,最小值为0.001,表明各个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差异较大;被调研事务所审计信息化水平(Intellevel)的均值为0.476,最大值为0.946,最小值为0.239,可见审计上市企业的事务所均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多数事务所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审计效率(Auditdelay)的均值为4.616,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4.934和4.043,这表明样本事务所的审计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审计师行业专长(Spec)的均值为0.091,说明事务所审计的行业内平均营业收入份额为9.1%。
表4的列(1)是审计信息化水平影响审计质量的基准回归结果。结果显示,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回归系数为-0.014,表明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越能够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H1得到验证。
表4的列(2)和列(3)是审计效率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列(2)结果显示,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uditdelay的回归系数为-0.055,表明审计信息化水平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列(3)结果显示,Auditdelay在5%的水平下显著,Auditdelay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0.010,表明审计效率的提升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以上表明,审计信息化通过提高审计效率提高了审计质量,H2得到验证。列(4)和列(5)是审计师行业专长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列(4)结果显示,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Spec的回归系数为0.052,表明审计信息化水平能够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列(5)结果显示,Spec在1%的水平下显著,Spec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0.019,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提升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以上表明,审计信息化通过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提高了审计质量,H3得到验证。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Absda0.0580.0620.0010.327Intellevel0.4760.1490.2390.946Auditdelay4.6160.1714.0434.934Spec0.0910.129-0.2540.679Size22.3501.33219.88026.340Big40.0690.25401Cfo0.0480.067-0.1590.234Tobinq1.7800.9990.8407.133Growth0.0740.295-1.6670.691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Soe0.3200.46601Age11.0407.678126.440Top100.5980.1460.2560.907Liquid2.2932.0890.31814.430Feer0.9570.4000.04719.470Absei0.9302.348-2.00415.650Boardsize2.1130.1961.6092.639Indirec-tor0.3780.0540.3330.571Ac0.9980.04301
1. 更换被解释变量及调整样本量
(1)更换被解释变量。参考李伟等[26]的研究,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发生财务重述(Fr),数值越低表示审计质量越高。当企业在被审计年度发生财务重述时Fr取值为1,否则为0。由 表5 的列(1)可知,Intellevel在5%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Fr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减少了被审计单位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即提高了审计质量。此外,用审计意见(Auditoption)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数值越高表示审计质量越高。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Auditoption取值为1,否则为0。由表5的列(2)可知,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uditoption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即提高了审计质量。以上结果表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2)调整样本量。仅保留连续三年变量均没有缺失值的样本企业构建平衡面板数据,列(3)是调整样本量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在调整样本量后,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2.其他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可能存在因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参考曾昌礼等[9]的研究使用样本选择模型——Heckman两阶段法来缓解。首先,依据会计师事务所总部所在地的信息化程度高低进行分组得到Treat,并将其他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计算出逆米尔斯比(IMR)。其次,将第一阶段回归得到的逆米尔斯比(IMR)作为控制变量代入第二阶段回归模型进行回归,检验Intellevel对IMR对审计质量(Absda)的回归系数。表5的列(4)和列(5)为Heckman两阶段法的回归结果。列(5)中,二阶段检验结果表明,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1.事务所层面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审计信息化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四大”和非“四大”事务所的信息化建设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为了探讨在事务所客户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审计信息系统的效果是否能够发挥得更好,本文从事务所规模和事务所客户变更视角分组检验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表4 审计信息化水平影响审计质量及机制回归结果
AbsdaAuditdelayAbsdaSpecAbsda(1)(2)(3)(4)(5)Intellevel-0.014***-0.055***-0.014**0.052***-0.013**(-3.12)(-2.69)(-2.04)(3.44)(-1.97)Auditdelay0.010**(2.30)Spec-0.019***(-2.72)Size-0.003***0.007**-0.003***0.011***-0.002***(-2.83)(2.47)(-2.90)(5.37)(-2.70)Big4-0.003-0.039***-0.0020.027**0.002(-0.84)(-3.06)(-0.72)(2.42)(1.04)Cfo-0.209***-0.278***-0.207***0.123***-0.207***(-11.84)(-8.09)(-11.52)(5.31)(-11.67)Tobinq0.007***-0.008***0.007***0.0020.007***(6.20)(-2.92)(6.27)(1.18)(6.22)Growth-0.018***-0.052***-0.017***0.012**-0.018***(-4.79)(-7.95)(-4.65)(2.32)(-4.73)Soe-0.012***-0.061***-0.012***-0.000-0.013***(-6.37)(-9.24)(-6.00)(-0.03)(-6.42)Age0.000-0.0010.000-0.001**0.000(0.88)(-1.48)(0.92)(-2.27)(0.84)Top100.007-0.0270.0080.031**0.008(1.19)(-1.44)(1.24)(2.39)(1.23)Liquid-0.002***-0.003**-0.002***0.002**-0.002***(-4.82)(-2.33)(-4.77)(2.29)(-4.76)Feer-0.005***-0.006*-0.005***-0.001-0.005***(-2.63)(-1.75)(-2.61)(-0.52)(-2.64)Absei0.001***-0.0010.001***0.005***0.000***(2.85)(-0.91)(2.87)(4.87)(3.05)Boardsize-0.0080.009-0.0080.003-0.008(-1.59)(0.63)(-1.61)(0.26)(-1.57)Indirector-0.0000.041-0.000-0.007-0.000(-0.00)(0.76)(-0.02)(-0.19)(-0.00)Ac-0.0120.049-0.0120.033-0.011(-0.71)(1.27)(-0.73)(0.92)(-0.68)Year & Ind FE是是是是是常数项0.151***4.492***0.105***-0.268***0.146***(5.10)(55.11)(2.94)(-4.03)(4.91)观测值74307430743074307430R20.1230.1510.1230.1870.124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标准误在企业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更换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量Heckman两阶段财务重述审计意见平衡面板一阶段二阶段FrAuditoptionAbsdaTreatAbsda(1)(2)(3)(4)(5)Intellevel-0.317**1.325***-0.014***11.353***-0.014***(-2.38)(2.68)(-2.97)(15.82)(-2.68)IMR-0.038(-0.50)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Year & Ind FE是是是是是常数项0.7240.0140.141***-4.151***0.082(0.63)(0.17)(4.34)(-4.03)(0.87)观测值74307430567374307430R20.0950.1270.1170.3050.100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标准误在企业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
表6的列(1)和列(2)为事务所规模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结果表明,当样本为“四大”事务所时,Intellevel不显著;当样本为非“四大”事务所时,Intellevel在5%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非“四大”事务所中,审计信息化水平促进审计质量提升的效应更显著。这是因为,“四大”事务所早在2017年就相继上市了财务机器人以及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③,而非“四大”事务所在2017年财政部印发《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促进工作方案》之后,才开始全面开展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因此,样本期间内,相较于“四大”事务所,非“四大”事务所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较快,对审计质量提升的影响较大。因而,相较于“四大”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四大”事务所中更为显著。
表6 事务所层面异质性检验结果
事务所规模事务所客户变更非“四大”“四大”未变更变更(1)(2)(3)(4)Intellevel-0.010**0.039-0.009**-0.008(-2.25)(1.13)(-2.44)(-0.48)控制变量是是是是Year & Ind FE是是是是常数项0.143***0.0360.123***0.214***(4.62)(0.49)(4.12)(3.07)观测值69155156588842R20.1000.0550.1000.122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标准误在企业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
表6的列(3)和列(4)是事务所客户变更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列(3)结果显示,当事务所的客户未发生变更时,Intellevel在5%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0.009,表明当事务所客户未发生改变时,因事务所比较熟悉客户的数据结构、系统接口、数据质量等,能够提高审计判断的正确性并增强审计证据的收集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列(4)结果显示,当事务所的客户发生变更时,Intellevel不显著,表明事务所客户变更之后,因事务所信息系统与新客户数据系统的衔接还未到位,不能较好地将信息系统用于审计判断、审计证据收集等审计工作中,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2.客户层面
审计信息系统若能与客户的信息系统相匹配,外部审计师就能直接从客户信息系统中取数,有利于减少审计差错,提高审计效率。本文根据客户的信息化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参考张永珅等[27]的研究,客户信息化程度以企业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年末无形资产明细项中与数字化技术相关金额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例衡量,按照均值分为高低两组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7的列(1)和列(2)。结果表明,在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组,Intellevel不显著,在企业信息化程度高组,Intellevel在10%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负。由此表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显著。这是因为,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数据化管理越先进,能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电子数据。审计师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审计时,能够较轻松地实现审计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衔接,进而更充分地发挥审计信息系统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相反,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时,事务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会受限。
表7 客户层面异质性检验
企业信息化程度地区信息化水平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高非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平均年龄较小平均年龄较大(1)(2)(3)(4)(5)(6)Intellevel-0.002-0.012*-0.251-0.011**-0.015**-0.007(-0.15)(-1.68)(-0.70)(-2.46)(-2.18)(-0.68)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是Year & Ind FE是是是是是是常数项0.096*0.147***0.631**0.133***0.105***0.110***(1.81)(3.82)(2.40)(4.68)(2.86)(3.00)观测值1246596177734554121802R20.1070.0980.3450.0990.1010.095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标准误在企业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受到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地区信息化水平越高,对地区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越重视,越能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因此,本文根据客户所在城市是否为智慧城市将样本分为两组进行异质性分析,回归结果见表7的列(3)和列(4)。结果表明,当企业位于非智慧城市时,Intellevel不显著,但当企业位于智慧城市时,Intellevel在5%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0.011。由此表明,企业位于智慧城市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智慧城市充分开发应用信息技术,技术外溢使得各行各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28],能够带动整个地区企业信息技术发展,更有利于事务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此外,如果客户的高管对审计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较低,可能会拒绝审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审计建议,使得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考虑到企业高管的年龄结构不同,对审计信息化所提供的审计建议认可和接受度也可能不同,本文进行了高管团队平均年龄的异质性检验。当企业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大于75%分位数时归为平均年龄较大组,否则归为平均年龄较小组。回归结果见表7的列(5)和列(6)。结果显示,企业高管的年龄对审计信息化影响审计质量的效果产生了影响。在高管团队平均年龄较小组,即高管年轻化时,Intellevel在5%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负;在平均年龄较大组中Intellevel却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越年轻,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显著。这是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心理变化导致不同年龄阶段的高管做出的决策、风险偏好不同,年轻的高管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并做出改变,而年龄较大的高管变通能力一定程度会有所降低,对新的变化有所抵制。所以当事务所引入信息系统后,年轻高管更倾向于接受审计信息系统提出的审计建议并做出改变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根据李英利、谭梦卓[29]的研究,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因此,本文进一步检验审计信息化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④。
表8报告了审计信息化水平、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列(1)显示,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Tobinq的回归系数为0.309,表明审计信息化水平越大,企业价值越高。进一步,将Absda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见表8的列(2)和列(3)。列(2)显示,Intellevel在1%的水平下显著,Intellevel对Absda的回归系数为负。列(3)为加入Absda后的回归结果,Absda在1%的水平下显著,Absda对Tobinq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审计质量提升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因此,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审计质量,进而降低了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即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了企业价值。
为了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审计信息化的影响,本文基于41家事务所审计信息化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信息化水平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审计质量。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审计信息化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提高了审计质量,并对企业价值有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非“四大”和客户未发生变更的事务所,以及在信息化程度高、位于智慧城市和高管更年轻的企业中,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审计质量提升的效应更显著。以上证实了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事务所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8 审计信息化水平、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结果
TobinqAbsdaTobinq(1)(2)(3)Intellevel0.309***-0.017***0.505***(3.51)(-2.72)(3.60)Absda-1.505***(-3.60)控制变量是是是Year & Ind FE是是是常数项14.417***0.177***8.575***(9.19)(6.47)(16.20)观测值743074307430R20.2340.1110.223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标准误在企业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现实和政策的双重意义,不仅肯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也为今后审计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利用信息系统技术提升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指明了方向。
第一,事务所应加大对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在如今财务造假频发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成为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越能提升审计质量,因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信息化运用的宣传推广,并推动事务所购买或研发高水平的审计信息系统,以降低事务所的执业风险。第二,事务所应该加强对审计师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审计师信息化审计能力。虽然审计信息系统在事务所中逐渐得到应用,但是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审计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还不熟练。因此事务所应该不断提升审计师运用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职业判断的能力,使审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审计质量。此外,日益复杂的审计信息系统会带来新的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变化,找到应对方法。第三,多方协同促进事务所的信息化建设。监管机构、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引导事务所加快信息化发展,加强企业和事务所之间的联系。利用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在地智慧城市建设等外部因素促使事务所尽快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以保证审计质量,进而减少资本市场对事务所的不信任。审计信息化为事务所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我国本土事务所应转变审计思维,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努力开创审计信息化新时代,为应对挑战做充分的准备。
本文从审计信息系统功能出发,实证检验了审计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有关审计信息化方面的实证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首先,本文受调研方法的限制,仅获取了41家事务所审计信息系统相关的信息,且获取的数据范围仅为2017—2019年,导致样本较少,后续研究可进一步获取数据,争取建立事务所信息化研究数据库。其次,本文没有考虑审计信息化使用频率对审计信息化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影响。未来可继续调研审计信息系统使用频率,从频率角度出发衡量审计信息系统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程度,以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最后,本文虽然在审计信息化衡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但是后续可考虑综合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效果等指标,来探讨审计信息化水平。
注 释:
①本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调查,共对选定专家组进行四轮征询意见。具体过程是:调查组对每一轮的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整理过的材料再寄给每位专家,供专家们分析判断,专家在整理材料基础上提出新的论证意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并可靠的结论或方案。五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CR)分别为0.020、0.014、0.024、0.063、0.024,专家打分的CR<0.1,表明调查问卷的一致性较高。
②由于现实中存在事务所没有使用信息系统的情况,例如存在样本事务所2017年没有信息技术,2018年、2019年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因此,专家建议对所有的情况赋权。
③新浪财经网. “四大”财务机器人全面上市,淘汰危机真的来了!网址为https://cj.sina.com.cn/article/detail/2475967382/378398。
④控制变量选取企业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企业成长性、企业性质、上市年限、股权集中度、流动比率、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财务杠杆、两职合一、账面价值比。
[1]RICHARD R.Moral distancing an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J].Ethics in the Computer Age,1994,1(12):151-155.
[2]王帆,章琳,马振中.审计信息化程度影响审计师职业道德决策过程吗[J].会计研究,2022(1):173-186.
[3]陈伟,SMIELIAUSKAS W.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3):37-44.
[4]卢红柱.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探索之路[J].审计研究,2006(增刊1):12-20.
[5]毕秀玲,陈帅.科技新时代下的“审计智能+”建设[J].审计研究,2019(6):13-21.
[6]KOKINA J,DAVENPORT T H.The emerg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ow automation is changing auditing[J].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2017,14(1):115-122.
[7]邓芳,游柏祥,陈品如.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7(1):78-87.
[8]HAN S,REZAEE Z,XUE L,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s and audit risk[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6,30(1):93-116.
[9]曾昌礼,李江涛,张敏,等.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审计效果吗?[J].会计研究,2018(6):3-11.
[10]GU H B,LEE S,KIM W. The impact of the input level of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on the audit quality:Korean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21,12(43):10-33.
[11]杨扬.人工智能技术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20(5):9-17.
[12]吴沁红,刘会齐,王凡林.审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18.
[13]熊志正,官思发,朝乐门.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的技术框架及其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5(3):19-25.
[14]任迎伟,张曼.新兴市场中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能力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4(5):67-71.
[15]刘明辉,王扬.审计师特征、审计质量与审计师运营效率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5):20-33.
[16]杨世信,刘运国,蔡翔.鱼和熊掌能否兼得?——会计师事务所效率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5):59-79.
[17]李连军,薛云奎.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7(3):401-414.
[18]夏立军.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研究综述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7):39-44.
[19]REICHELT K J,DECHUN W.National and office-specific measures of auditor industry expertise and effects on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0,48(3):647-686.
[20]余玉苗,宋子龙,孙迪.项目团队行业专长、审计报告时滞与年报审计质量[J].管理评论,2021(4):248-258.
[21]刘笑霞,李明辉.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特征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2(2):82-89.
[22]SAATY T L. The U.S.-OPEC energy conflict the payoff matrix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1979,8(4):225-234.
[23]周楷唐,李英,吴联生.行业专长与审计生产效率[J].会计研究,2020(9):105-119.
[24]洪金明.审计师特征、客户集中度与审计质量[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01-110.
[25]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26]李伟,韩晓梅,吴联生.审计投入的产出效应[J].会计研究,2018(3):71-77.
[27]张永珅,李小波,邢铭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21(3):62-71.
[28]范洪敏,米晓清.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绿色经济转型效应研究[J].城市问题,2021(11):96-103.
[29]李英利,谭梦卓.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再检验[J].会计研究,2019(10):27-33.